第43章 雪前耻
奥运会冠军来自A国, 是一名左手持剑的选手, 名叫伊登。 坐在观众席上,杨梅眯起眼睛细细打量, 却见此人金发碧眼、身高腿长,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精英气质。 “他来自欧洲金融世家,”赵星歌冷哼, “钱多得能砸死人的那种。” 杨梅没有搭话, 紧抿着嘴唇保持沉默:她无意对伊登做出评价,只知道奥运会的男花决赛之后,国际剑联解除了当事裁判的资格。 国际剑联主席公开表示, 那场比赛的执法是“耻辱”,对击剑运动的良好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如此,比赛结果却无法更改,肖铎依然只能屈居亚军。 本届世锦赛之前, 他复出的消息就已经传开,并且引发一系列的关注,其中最大的悬念莫过于:里约奥运会的巅峰之战, 是否会在布达佩斯重现? 所有人都知道,肖铎此次复出剑直东京, 但他能走多远却是个未知数。 考虑到每轮比赛有一半的淘汰率,64名选手进行四轮角逐后, 场上只剩下四名选手。他们之中,将会产生本届世锦赛的冠亚季军。 除了肖铎和伊登,另一对半决赛的选手都来自俄罗斯, 已经提前锁定了一块奖牌。 随着属于俄罗斯队的半决赛结束,现场观众再次集体兴奋起来,焦急地等待着充满悬念的第二场半决赛。 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伊登证明自己的奥运冠军实至名归?还是肖铎王者归来成功复仇? 无论如何,他们都将见证历史。 随着主裁判一声令下,双方选手同时步入剑道,站在各自的开始线上敬礼。肖铎表现得很轻松,目光平静如水,没有任何明显的情绪。他头上的汗还没干,一颗颗汗珠缀满发梢,折射出晶亮的光芒。 敬礼试剑完毕,两人立刻保持实战姿势,剑锋直指着彼此。 “En garde Prêt Allez(就位、准备、开始).” 伊登率先发动进攻,向前跨了两步,直接逼进对手的防守范围。他动作灵活多变,一柄剑锋来回突刺,不停引诱肖铎做出反击,试图趁机偷袭得分。 左手剑和右手剑的攻守范围不同,对于习惯用右手的人来说,防范这样的挑引会很别扭。 然而,肖铎并没有上当:他稳稳护住自己的有效部位,用绝对精确的防守动作,有效阻挡了对方的挑刺。 只见他保持着最初站立的姿势,既不前进也不后退,仅凭手中的剑柄就让伊登陷入被动。 备受期待的高手对决没有出现,观众席间一片哗然:半决赛沦为了教学表演!奥运冠军竟成了被教育的对象! 裁判席间,国际剑联的高官面面相觑,似乎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一切。 赵星歌则张大了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卧槽,肖铎太狠了……他是想让伊登退出职业击剑界吗?” 杨梅屏住呼吸,感受到鼻腔里强烈的酸胀感,用力地眨了眨眼睛。 她相信,肖铎有绝对的把握战胜伊登,否则一定会抢先发动攻势,确保拥有主动权得分;她怀疑,世锦赛中发生的所有状况,其实都在肖铎的预料之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她明白,过去九个月的分离,除了酿造无尽的相思,更让彼此得到了巨大的成长。 体能、耐力、经验、用剑习惯、比赛环境……面对志在必得的信念,其实统统不是问题。 场地、规则、年龄、舆论压力、奖牌指标……面对背水一战的决心,其实全都轻如浮云。 杨梅想,爱,不正是毫无保留的相信吗?她爱肖铎,就不会质疑他的任何选择或决定;他爱击剑,就不会怀疑自己实现梦想的能力。 击剑是格斗中的芭蕾,在必胜的信念之下,杨梅才意识到这句话是多么恰如其分。 翩若惊鸿,宛若脱兔,寒光乍现之时,剑锋快得就像离弦的闪电;渊停岳峙,直击要害,步伐进退之间,攻防转换似舞蹈般精妙。 激情与豪迈,胆识与智慧,就在剑柄的铮鸣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比0确定领先地位之后,肖铎终于开始移动步伐,随即便以势不可挡的攻击,将对手死死压在警戒线上,再次直刺得分。 又是一个单灯! 这意味着,他没有给伊登任何机会,不仅进攻有效,而且防守得当。即便在两人错身而过的间隙,也没有任何空档露出来,每一步攻防都像事先计算过,精确得令人发指。 除了示意记分员加分,本场比赛的裁判基本上就是个摆设。 通常来说,因为花剑规则的复杂性,裁判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比分接近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决定比赛胜负。 只有当一方占据了绝对优势,速度明显快过对手,裁判器才会显示单灯,彻底排除人为判断。 在刚才那几轮淘汰赛中,从未出现如此一边倒的局面,就连杨梅也忍不住试探道:“伊登……真的有实力进半决赛吗?” 赵星歌撇撇嘴:“人家好歹也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那可是一场场积分赛打出来的。” 她困惑地皱起眉头:“我看过肖铎在法国俱乐部的表现,即便是跟业余选手交锋,也没有这么夸张的优势啊。” “那是因为双方都对彼此缺乏了解。” 赵星歌解释:“对于运动员来说,击剑比赛就像下棋,往往一出手就知道能否得分。可是,在真正出手之前,好歹也要试探几剑,这样才能弄清楚对方的虚实。” 剑道上,伊登刚试图从侧面发动反击,就被击打剑身失去主动权,不得不迅速退出安全距离。 赵星歌连忙现场教学:“你看,左手剑从外侧攻击很难防守,必须依靠预判。” 杨梅恍然意识到,双方往来的每一回合,几乎都是伊登发动进攻——即便如此,肖铎依然能够做出最有效的应对,仿佛料定了对方会如何行动。 另一方面,伊登只能通过观察判断,速度明显慢了几拍。 赵星歌感慨:“我估计,肖铎这两年看过不少伊登的比赛录像,早已全面掌握了他的技术特征,就是为了在今天一雪前耻。” 五个连续的单灯,将比分推到8比0,在正式的国际大赛中,这样的分差是无法想象的。 离开里约之后,肖铎就消失在了巴黎机场,从未对那场比赛的判罚做出任何公开评价。如今,他却是在用行动发声,用绝对的实力作证,誓用铮亮的剑柄刺破这赛场上的层层乌云! 连续单灯、连续得分,用无懈可击的技术吊打对手,当着全场观众的面凌&辱前奥运冠军…… 场外,刚才和肖铎交手过的剑客们纷纷感觉脊背发寒:原本的不甘心让位于心悦诚服,甚至略带些许庆幸——庆幸被吊打、凌&辱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如狂风骤雨般摧枯拉朽,比赛开始不到六分钟,肖铎将比分推到了0:14,只剩最后一击毙命。 现场观众早已目瞪口呆,就连直播间里的解说员也闭上了嘴,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共同见证着一次次的挑引、一记记的击打、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这些都是肖铎的呐喊、嘶吼与抗争。 他要在全世界面前,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伊登无力招架,有几次都差点要退出剑道,却总能“恰到好处”地发现肖铎的破绽,结果刚一尝试反击,就被逼得更狠。 如此这般循环往复之后,他早已丧失斗志,手中的剑柄也低垂下来,甚至不能指向对手。 肖铎这时却放慢动作,像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地靠近,故意撞到他的剑头上,让不属于自己的绿灯第一次亮起。 正式比赛是不允许让剑的,裁判目睹如此明显的违规,却根本无意叫停。 14比1,唯一的得分来自于对手让剑,这本身就是莫大的羞辱——相当于把伊登的职业生涯放入棺材,还不忘在上面钉钉子。 最后一剑很快便有了结果,肖铎以15比1的成绩挺进决赛。 摘下面罩,伊登神色黯然,不敢与任何人产生视线交集,脊背微微佝偻着,失去了击剑运动员应有的傲气,一双碧眼变得毫无光泽。 肖铎依旧淡定,轻轻地挥剑敬礼,平静得仿佛获胜者不是自己。 在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的欢呼声中,杨梅早已泪流满面:她看得到男人的坚持,感受得到那份执着,却无法想象他有多么不甘心,才会背负着种种压力,一步步走到今天。 现实残酷如铁,我们有权选择不勇敢,只是没人会替我们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