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 122 章
122 池小红显然是想多了, 孙元宝和池巧玉要结婚这事,虽然让众人大吃一惊。 可在容家大院里, 却并没有人反对他们的婚事。 事实上, 三个大爷都是很好的朋友。 老牛和老钱也都不知道孙元宝的情况,都是比较支持元宝再婚的。池巧玉跟孙元宝年龄相当,人品也不错, 跟孙元宝也算正合适。 孟洪明和容五爷也不是多事儿的人,也对这桩婚事抱着支持的态度。 另一边, 五奶奶、寇婉茹和牛婶也都不是那种保守古板的人。 她们也都各自送上了对池巧玉的祝福。 就这样,孙元宝和池巧玉在众人的祝福声中, 去领了结婚证。 果然,也如苏秀秀所说,孟叔亲自下厨, 帮他们做了两大桌酒席。 由于下班的时间比较晚, 酒席是在十点钟办的,众人也都参加了他们的喜宴。 觥筹交错之间, 众人纷纷向孙元宝和池巧玉敬酒,祝福他们今后的日子和和美美, 两口子可以白头到老。 池小红眼看着母亲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红润的光彩, 周围的人也都在祝福他们这段婚姻。一时间,池小红心里也感慨颇多。 彭小茹也借机劝她。“孙大爷和池姨都能走到一起,池姨也重新获得了幸福。你也应当放开些才是, 说不定你也能获得新的幸福呢。” 池小红只得哼了一声, 并没有开口说话。 只是她的眼神却不由自主的看向了牛哥。说来也巧了, 他们本来就坐的比较近,牛哥刚好也侧头向她看来。 两人四目相对,池小红下意识地收回了视线。 可牛哥并没有退缩,而是帮着池小红夹了一次菜。 正好是池小红喜欢的酸甜口,鱼香肉丝。 这一次,池小红并没有拒绝。 她前夫马庆被她照顾了十年,都分不清楚她喜欢的口味。 而牛哥只跟她认识不到一个月,却知道她喜欢什么样的菜。平日里的爱好又是什么? 不上班的时候,池小红其实也很喜欢在厨房里静静地切着菜。日复一日地磨练着自己的刀功技巧。 牛哥有空的时候也经常陪着她,有时候他并不开口说话,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她切菜,也从来都不打扰她。 池小红也从来没有赶过牛哥离开,俩人经常这样一起相处。 池小红自然也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几丝暧昧。之前她不打算再婚,也并不把这份暧昧当成一回事。 直到今天,她母亲结婚了,池小红才开始忍不住想着,她和牛哥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新的可能? 牛哥不会写诗,也不会作画,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可他天生就是个好脾气,懂得体贴别人,为人处事极有分寸,很难让别人讨厌他。 牛哥会帮她搬家,帮着照顾老人。他会在她口渴的时候,给她递上一杯水。怕她热的时候,他会搬来自己买的电扇给她用。 这样一个男人,很懂得心疼别人。如果能跟他重新开始,她也可以像母亲那样重获幸福? 一向排斥婚姻的池小红,突然也忍不住开始幻想着她和牛哥的未来的可能性。她跟牛哥真的可以在一起吗? 另一边儿,几杯酒下肚,老牛也放开了,就拿话挤的孙元宝。 “我说你这老小子,最近怎么总往我们家跑呢?原来你打的是这个小算盘,想把你闺女嫁到我们家里去。怪不得,竟跟我们老两口子说你闺女的好话呢?” 孙元宝却不服气的呛声道,“我闺女本来就好着呢,哪里需要算计你们家呀?那帮毛头小子,将来谁娶到我闺女谁走运。” 两人本来就是多年的好朋友,开起玩笑来,就有些不管不顾。 再加上,本来牛大爷和牛大妈也正为了儿子的婚事心烦呢。 牛德顺之前有一个自认为条件比较好的女朋友。姑娘的娘家为了彩礼这事儿,就没少为难他们家这边儿。 后来,牛大妈生了重病。那女人居然给牛德顺出主意,不让他带牛大妈去接受手术治疗。牛德顺自然没有同意。 跟这种眼高手低的恶媳妇比起来,牛大爷和牛大妈反而更中意,心底善良,稳重踏实的池小红。 而且,牛德顺这都拖到三十好几了。他们也不在乎池小红之前是不是有一段儿婚姻。 只要两孩子能凑在一起好好过日子,也就完了。 现在再加上,池小红又变成孙元宝的闺女。 他们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的世交,也都知根知底儿的。 所以,牛大爷和牛大妈就更愿意让池小红嫁过来了。 一时间,牛大妈偷偷地拍了牛大爷的胳膊一下,借机警告他不要乱说话,别再把儿子的婚事给搞砸。 牛大爷也连忙跟孙元宝说道。“好好,算是我们家求你闺女总可以了?将来多给送一点聘礼就是了。” 两位老朋友这才又和解了。 孙元宝跟池巧玉办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婚礼。 这对新人显然异常高兴。从那以后,孙元宝也就算是池家人了。 后来,他拐弯抹角地一打听,池老爷子现在过得挺幸福的,早就把早年的那段事儿给忘了。 池老爷子并不恨厨师这份工作,虽然苦学多年,却没给他带来多少荣誉,反而害得他这般凄惨。可他仍然喜欢做菜。 而且,真正让池老爷子觉得遗憾的是,家传的手艺似乎到了他这一代,就传不下去了。 早些年,池老爷子为了教会池巧玉和池小红做饭。只得一点儿一点儿把调味料分量,都给抄录下来。 池巧玉和迟小红也都是靠死记硬背,才把他们家里的厨房秘密学会了。 她们娘俩做菜的时候,完全按照老爷子的步骤和分量走。很多时候都能做到分毫不差。 可在味道上,还差了一星半点。 就因为这一星半点,池小红永远都算不上一流厨师。 这些年,池老爷子也因为这件事儿,一直觉得很遗憾。 所以,一听说孟师傅想收池小红做徒弟,哪怕不拜到孟家也成,就想帮池小红指导调味。 孙元宝还特意补充了一句。“孟师傅觉得,祖宗几代人好不容易才保留下来的厨艺。怎么也不能断在这一代上?想办法好好传承下去才是正事。” 老爷子听了这话,眼圈都红了,差一点哭出来。 他连忙在纸上写道。“没想到孟师傅这样的厨艺大师,居然这般高风亮节,不计较门户之见,居然肯收我们小红做徒弟。” 至于池小红自己还没答应这事儿,却被池老爷子选择性的遗忘了。 他很快又让孙元宝,把孟师傅请过来,一起详谈这件事。 孙元宝自然也就答应了。 绕过了池小红之后,这些长辈们终于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 池巧玉代替父亲,感谢孟洪明这么看重她女儿,愿意帮助他们家里传承。 同时,他们也明确表示了,支持池小红正式拜师孟师傅。 孟洪明听了这话,自然也觉得很高兴。 因为知道池老爷子不在乎别人谈厨房里的事情。 孟洪明干脆把这些年他所经历的事情,以及他在思想上的改变,也都跟池老爷子说了。 说到家传手艺的衰败,由于食材问题,他几乎没办法做家传菜。 池老爷子听了也不免有些唏嘘。事实上,不止孟师傅,他们家里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所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家的境况都差不多。 好在他们凑到了一起,也都在调整着,慢慢地尝试着从那个困境中走出来了。 这次谈话之后,长辈们就达成了默契。 刚好池小红经过这些事,她的想法也慢慢开始转变了。再加上外公找她说了说,他对厨师传承的看法。 池小红也愿意拜孟洪明为师,跟着师傅学本事了。 为此他们还特意选了个良辰吉日,打算师徒俩合作,办一场正式的拜师宴。 刚好,在拜师宴前夕,赵权带着寇小白也回来了。 苏秀秀就觉得寇小白有古怪,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手里又多了一笔钱。可也没见她有多高兴。 再看她脸上的表情,反倒是显得不太愉快。特别是在看着赵权的时候,小白的眼神里甚至带着几分幽怨。 苏秀秀也暗自感叹道,小白的桃花开了,可权哥的桃花好像还没开。这怎么看都是一场单恋。 赵权帮着小白把行李放在房里。又跟苏秀秀打了个招呼,转身就去找他兄弟郭磊说话了。 再看赵权,脸上一点心虚都没有。他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正直。显然就是完全没有贪图过寇小白这口小嫩草的美色。 寇小白却透过窗子,一直看着权哥的背影。 苏秀秀忍不住问道:“我们走了之后,昌平那边又发生什么事了没有?” 可偏偏一向在她面前嘴巴不牢,什么都敢往外说的寇小白,这次就变得矜持起来。 她半响没有说话,茶水倒是喝了一杯,似乎很渴的样子。 最后却还是跟秀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权哥帮了我一点小忙。” 苏秀秀看着她的脸色,挑眉问道:“权哥是主动帮你的,还是你硬赖着让他帮的?” 以她对寇小白的了解,十有**是后者。难不成他们离开这段时间,寇小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果然,寇小白下意识地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问完之后,她又觉得不对劲,故作无事地掩饰道:“当时那种情况,我让权哥帮了忙,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省得夜长梦多,为以后留下什么麻烦。” 苏秀秀挑眉说道:“既然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你心虚个什么劲?不是你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刚好机会又出现在你面前了。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顺势请权哥帮了你的忙?” “……”寇小白突然就觉得,实在没办法继续聊下去了。 苏秀秀这死丫头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似乎总能猜到那些没人知道的事,就像已经完全看穿了她的心思似的。 寇小白心说,苏秀秀这死丫头,难道真是神棍不成? 再又一想,自打两人相识以后,苏秀秀对她的性子似乎也很了解。她一见到苏秀秀也是心生喜欢。 要知道寇小白可不是善茬,她是跟后妈斗智斗勇都不落下风的姑娘,做事自然也有她那一套章法。 寇小白本来不是那么容易亲近别人的人,可是一到了苏秀秀面前,她却下意识地想要亲近她,信赖她。直到此时,那种想法仍是没有改变。 这时苏秀秀又说道:“可能咱们命中注定是朋友?上辈子,差了那么一点缘分,这辈子又再相见,自然就能做朋友和知己了。” 偏偏她说得很认真,那两双眼睛黑黝黝的,带着一种虔诚。 寇小白看了苏秀秀一眼,抽着嘴角说道:“姑妈果然说得没错,你还真是个小神棍?!” “……”好嘛,这都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了。 就在这时,张华跑过来对苏秀秀说:“秀秀,你赶紧过去看看,权哥好像跟郭磊又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