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43章

第4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未时。    太子妃谢蕴回了东宫。    她刚一回去, 就有小内侍来传话,圣上传召太子妃御书房听宣。    太子妃谢蕴让陪嫁嬷嬷给了传信小内侍茶水钱的找赏。尔后, 就是准备换了正式的宫妆,去拜见了太和帝这位公爹。    在心中, 太子妃谢蕴有些猜测。    因为,从前太和帝从不单独宣召了太子妃。每一回, 都是太子、太子妃这一对夫妻一些宣召面见的。    那么, 这一回, 是与她刚从梧桐巷子归来有关吗?    太子妃谢蕴有这一种想法。随后,她搁开了。一切在面见了圣上后,不就一清二楚嘛。    皇宫, 御书房。    太和帝司马铭正在批阅了奏章。    等着小内侍禀话,说太子妃求见时,太和帝搁了手头的笔, 说道:“宣。”    太子妃谢蕴进了御书房内,恭敬的给太和帝请安行礼。    太和帝久久没有开口。任由太子妃谢蕴行了大礼。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在谢蕴有些不安时,太和帝才说道:“起。”    “谢父皇。”    谢蕴谢了话, 方是起身。    随后, 太和帝留了随身侍候太监决管侍奉着,其它的护卫与宫人,全数退下了。    “知道朕为何宣你来御书房吗?”    太和帝问了一句。    “儿媳愚笨, 请父皇示下。”    谢蕴哪怕有些猜测, 可她还是表示了恭敬的态度来。    对于太子妃的行事作风, 太和帝一直是满意的。这个儿媳妇若说哪儿让太和帝觉得遗憾的,就是一直没赶紧的给皇家添了皇嗣。    “你不笨。”    太和帝给了评价。    “太子这些年,都没寻到了建业城的外城区,那个梧桐巷子去。你倒是寻去了。说说,你今日去的用意?”    太和帝简单的话,在谢蕴的心头掀起了波澜来。    太子妃谢蕴想,果然啊,一切皆在父皇的预料之中嘛。还是说,有些事情本身就是父皇的意思?    这想瞒的人,就是太子一人而矣?    太子妃谢蕴如是想。    她的态度自然更恭敬了。    “父皇明见。儿媳就是无意之中查出了,那梧桐巷子的一家人于夫君有救命之恩。儿媳思量后,决定报达对方。”    “今日去,是了些恩情。对方也接受了儿媳的善意。”    太子妃谢蕴自然几句话中,把她的态度摆得特明白。那就是夫妻一体,她做了贤惠的好妻子嘛。    “哼。”    太和帝冷哼一声。    最后,倒底没说什么。    “此事你往后莫再插手了。”太和帝吩咐了一句。似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太和帝说道:“既然你已经报恩,对方也按受了,那便两清。”    “诺。”    太子妃恭敬应了话。    “此事无需告诉太子。就这样,退下。”太和帝交待了他的意思,挥手示意太子妃谢蕴可以离开了。    太子妃谢蕴自然是再行礼,尔后,告退。    从御书房离开后,太子妃谢蕴在坐了小撵回了东宫时,心头莫名的叹息了一声。她思量了片刻,倒也是拿定了一些主意。    至于御书房内。    太和帝暂时没了批奏章的心思。    “……”旁边侍候的太监总管,那跟个木头桩子一般样的,立那儿一言不语。    太和帝这会儿,也是想了他的心事。    于太和帝而言,太子司马仁就是他的希望。若非如此,当年他不会血洗建业城,更不会屠戮了好些个士族名门。    梧桐巷子的那一家人,是太子的救命恩人。于太和帝眼中,哪怕是命如草芥的平民,他若想赏赐一些好处,便是大恩典赐下了。    为何没赏?    哼。    全是因为嫡子那会儿被重新送回王府时,满心满眼中,还想寻了心头的那一个莫名女子。    男儿沉入美人乡,哪还有半分的英雄气?    如今的太和帝,当时的摄政王是非常不喜的。    这算是一根刺,扎进了摄政王的心头。所以,摄政王干脆就是差人伪造了救嫡子的恩人。这些年,太子司马仁先入为主,以为已经寻得了四年来的救命恩人呢。    倒没想到,太子妃谢蕴是一个有些本事的女子,顺藤摸瓜的还是寻到了梧桐巷子去。    当然,太和帝觉得,这也跟他还有善心有关。    若非如此,那梧桐巷子的那一家人,现在哪得太平的生活。要知道,那梧桐巷子的母女,不光是救了他的太子,还救了刘氏一族的一个余孽。    申时末。    建业城,外城的西区梧桐巷子尾。    刘之烨这会儿是挑着担子归来了。    “叩叩”的敲门声起,荣娘是给开了院门。这会儿,刘之烨是开心的,哪怕累了一天呢。他望着妻子荣娘凸起的小腹时,想像着孩子在娘胎里的安睡。    刘之烨就是浑身的疲乏全跑光了。    对于一个将要当爹的男子而言,天大地大,家人最大。    “三郎,回来了。”    荣娘笑着说了一句。    “今天生意不错,挑出去的豆腐、豆干、豆皮全卖光了。”刘之烨汇报着好消息。当然,他不会讲的,为了把挑出去的这些货物卖完,他比平日还多跑了好些巷头巷尾。    因为,除了买了豆腐之类的吃食,他还兼职着卖了一些自己做的梳子、木籫之类的小玩意儿。哪一分的钱财,再是小小的一个铜子儿,刘之烨都不嫌弃的。    为了快出生的孩子将来有更美好的生活,刘之烨这个当爹的,真是特努力。    “辛苦你了。”    荣娘看得出来,夫君刘之烨的精神头好,可面色还是有些疲惫的样子。    荣娘也是常年做了这些买卖的,哪会不知道到了,走街窜巷的也是体力活。一天下来,挑担子的肩膀,一定会磨出了老茧的。    刘之烨挑着担子进了院中,荣娘把院门栓好了。    这时候,赵春花端着夕食,摆了院中的桌面上。这会儿,是春末时分,在院中用饭最合适不过了。天气合适着。    当然,食饭前,刘之烨还得用水洗手洗脸。    这温水荣娘早是备好了的。    一家人,待夕食用好后。赵春花不敢让荣娘帮忙了,就是刘之烨瞧着妻子荣娘那凸起的利害的小腹,也是劝着荣娘少干活,多歇息。    等消食时。    荣娘、亲娘赵春花、刘之烨全是进了堂屋。    在堂屋里。    荣娘拿出了木匣子,尔后,打开。    刘之烨愣在了那儿。赵春花瞧着女婿的模样,倒是乐了。当然,她不会讲的,其实,早在午后,她归来后,女儿荣娘打开给她瞧时,她也是吓了一跳,傻愣傻愣的。    “这是金子?”    刘之烨半晌后,才是说道。    荣娘点头,把木匣子推到了夫君刘之烨的跟前,说道:“你若不信,还可以掂一掂份量。”    刘之烨头一回,瞧着这般多的金子,也是好奇之色甚浓。于是,他还真试了一试,拿了一条小黄鱼是搁嘴边,咬了一口。    荣娘瞧着夫君的模样,噗呲一声,笑了。    “娘,这哪来的?”    刘之烨不管妻子荣娘的取笑,是对丈母娘问了究竟?    赵春花把目光转向了女儿荣娘身上,说道:“这事情荣娘最清楚。荣娘,你给三郎讲一讲,莫让他好奇坏了。”    荣娘收敛了笑容。    这时候,荣娘特正紧的,她说了话,道:“太子妃今个儿来了,为了咱们家救太子的事情。这是谢礼。”    “当时,我是吓了一跳。不过,如今想一想,太子妃是大贵人,哪会在意了我这等民妇。她那等大贵人许是不想欠了咱们家的人情。”    荣娘说了她的猜测。    “倪锦……不,太子没来吗?”刘之烨问了一句。    问过后,刘之烨觉得不妥当,他忙又说道:“我只是觉得这救命之恩,当事人没来,挺奇怪的。”    荣娘愣了一下,尔后,回道:“太子、太子妃夫妻一体。想是太子妃来了,人情就是还完了。”    这个答案,荣娘是不全信的。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啊。    “好了,好了。那些大贵人的事情,于咱们家无干系。”赵春花这时候插话了,一锤定音。荣娘、刘之烨二人自然没异议。    “说说,荣娘、三郎,你们对这些金子有什么想法啊?”赵春花提了她认为的,更要紧的事情。    这一大笔的金子搁手上,真个叫烫手的山芋啊。    刘之烨听着丈母娘这问话,下意识的他目光转向了妻子荣娘的身上。    “荣娘,你觉得呢?”    刘之烨问道。    荣娘见着夫君刘之烨问了,荣娘也不扭捏,她说道:“娘、三郎,你们这一问,我还真有些想法的。这一个下午,我就是在思量了此事。”    “还别说,让我琢磨了一些头绪来。”荣娘表示,金子是好,她也喜爱。    可这金子在手,更应该干点正紧事啊。    刘之烨目光灼灼,他笑了,说道:“荣娘,你赶紧讲一讲,我和娘听一听。”    “对,荣娘,你讲一讲。”赵春花也乐得听一听女儿的建议。    荣娘颔首点头,在荣娘看来,这一笔金子若是用得妥当,她家铁定飞升一个台阶。若是用得不妥当啊,哪怕是大贵人赏的呢?    也可能引来大麻烦的。    要知道,金子动人心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