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57章

第5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建业城, 外城北区,三榕巷子口。    荣娘刚睡得迷糊时, 耳边传来了哭泣声。这时候,荣娘哪还有睡意, 她意识一清醒了,就听个明白。    那是女儿刘玉娘的声音。    小孩儿的声音在夜里, 显得清晰。    “哇哇哇哇……”    吵醒了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的哭泣声, 就是女儿刘玉娘的大哭。那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怎么了?”    等灯盏点亮时。荣娘、刘之烨都是去了小榻边, 瞧了孩子。等荣娘是哄了一下后,刘玉娘不哭了。    这时候,荣娘、刘之烨在灯盏光的照耀下, 也看清楚着情况。女儿刘玉娘除了哭红了眼睛和小鼻头外,倒没其它情况。    唯有儿子刘伯玉的小声呢喃着,“疼、疼……”这时候, 荣娘吓了一跳,她伸手在女儿刘玉娘的额头摸一摸,再在儿子刘伯玉的额头摸一摸。女儿玉娘没有异样,儿子伯玉的额头却是滚烫着。    “伯玉额头太烫了……”    荣娘这会儿, 顾不得旁的, 她着急的对夫君刘之烨说道:“快,三郎,咱们得抱着伯玉去大夫家……”    小孩儿高烧, 这可是大麻烦的事情。    至于用酒精退烧什么的?    呵呵, 一般人家哪有什么酒精这玩意儿。更何况, 小孩儿受不受得了酒精,又是一回事儿。    这时候,荣娘家需要大夫,需要大夫。    “叩叩”敲门声起。    “三郎,怎么了?”    “荣娘,屋里出了什么事儿?”    刘王氏、赵春花的声音也是传来了。    这时候,荣娘心头急得冒火了。刘之烨脸色也不好看。    荣娘赶紧的给伯玉拿了新的衣裳,这孩子身上的小衣裳都打湿了。她得赶紧的换一身新衣裳。至于刘之烨去给母亲刘王氏、岳母赵春花开了屋门。    “母亲,娘,我这带伯玉去大夫家治病。”    “三郎随我一起。家中就拜托给母亲、拜托给娘了。”荣娘说了话后,一把搂着儿子,拿了钱袋子就准备离开家中。    这会儿,荣娘顾不得其它了。    刘三郎跟亲娘刘王氏、岳母赵春花交待了两句。尔后,也是追了上去。    “小心些。”    “这宵禁的巡逻兵卒抓到,就麻烦了。”刘之烨追上去,小声跟妻子荣娘叮嘱了话道。    荣娘嗯了一声。    一边里荣娘还是哄了儿子刘伯玉,这会儿,荣娘真顾不得旁的。她的眼中,她的心头,全是对孩子的担忧。    刘伯玉的声音很微弱,他一声一声的在呢喃着“疼、疼……”这一个字眼儿。    听得荣娘是心如刀绞,十分难受的紧。    大夫家也住在秀水里坊,这地方荣娘家住了这般久,自然是熟门熟路的。唯一注意着,就是怕碰上了巡逻的兵卒。毕竟,宵禁被抓住,那可是天大的麻烦。    好在。    这一路有惊无险。    等到了大夫家时,刘之烨上前敲了门。荣娘抱着儿子刘伯玉,在夜风中找个角落躲避着。荣娘怕风,吹得儿子难受,一路上全是护在了怀中。    “叩叩”的响声。    在夜中特醒耳。    又是过了片刻后,大夫家的院门后,传来了问话声,说道:“谁啊?”    “我是刘三郎,来找庞大夫。”    庞产婆的丈夫,就是秀水里坊的庞大夫。这一家子人,就是靠着医术一道吃饭,是有真本事的。在秀水里坊这一块儿,那是声名远扬着。    “咯吱”声响后,院门开了。    “刘里正,快,请进来。”庞大夫的声音传来。    刘之烨、荣娘夫妻自然是进了院内。这会儿,庞大夫手头还提着一个灯盏,照亮了方寸之间。等刘之烨、荣娘夫妻进院后,他就是关上了院门。    进了堂屋里。    “大夫,我家的小伯玉发热了,请您施了妙手之法,救一救孩子。”荣娘一进屋,就是搂着孩子,对庞大夫道明了来意。    “先把孩子搁小榻上,我瞧一瞧情况。”    庞大夫是专业的医师,这救人治病是他的生活来源,肯定不会拒绝了病人的。再则,这时代的大夫,是特明讲了医德与行善济世的。    庞大夫的医术,刘之烨和荣娘都信的过。这时候,夫妻二人就盼着庞大夫能真正的救了他们的儿子伯玉。    彼时。    建业城外,离了十五里开外的一座峰巅。    明阳老道士正在夜观天象。    “异星降世……”明阳老道士掐指算着,尔后,又是一声的叹息。    “也不知道于天下的众生而言,是福?是祸?”    明阳老道士眼中有迷离之光。他最后就是扔掉了手头,他手的一捏着的那张符纸。在符纸离开了老道士的手头后,烧起了火光,接着,化为轻烟,消失于夜色之间。    至于明阳老道士,他还在夜光天象。他似乎想看出来更多的东西。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明阳老道士最后吐出了一口血沫,显然受了重创。    “天命不可逆乎,天命不可违乎?”    “我辈修道者,若无逆命之心,何必修道。”    “我辈修道者,若无救世之心,于草木枯石又有何不同?”    “哈哈哈……”    明明嘴角挂了血迹,明阳老道士却是一个人独自坐于山崖边上,他笑得异常的巅狂。他似乎是隐士,又似乎是疯子……    皇城,东宫。    “哇哇……”婴儿的啼哭声响起。    产房内。    花蓉像是消耗尽了全身的力气。这时候,一个产婆在她的耳边小声的说了一句,道:“杨侍妾让老婆子告诉您,走好。”此时,屋中的产婆就余这一人。    另外的一人,正抱着刚出生的小婴儿,去了院中邀功呢。    榻上,花蓉的眼睛睁得很大,她的脸色很苍白。她说道:“杨氏……”    接着,是产婆的大声说话声,产婆道:“不好了,不好了,花侍妾血崩不止……”花蓉的脑海中,最后的声音就是产婆的急呼声。    她在痛楚里,离开了这个人世间。    屋外。    太子妃谢蕴刚抱着花蓉诞生下的一个男婴,正是高兴的紧。    听得屋中这般讲了话。    太子妃谢蕴说道:“嬷嬷,赶紧让里面的人收拾一下,由太医去救治。”在众位宫人与内侍注意下,太子妃谢蕴可是不会落人把柄的。    “诺。”    陪嫁嬷嬷应了一话。    等产房收拾妥当,太医去救治时,自然晚了。    那时候,花蓉已经没了生气。    这等消息,太子妃谢蕴没准备隐瞒了。更不会拖延下去。毕竟,这可是太子司马仁的第一个孩子啊。    于是。    刚睡着的太子司马仁被吵醒了。    听完小内侍的禀报,司马仁沉默了。    “殿下,去瞧一瞧小皇孙。那是您的头一个孩子。”杨胭脂低了头,劝慰了话道。    司马仁借着台阶下了。    到底是第一个孩子,哪怕对孩子的生母再不喜,可听小内侍的话花蓉已经产后血崩过逝了。人死了,债消了。    再多的恨,何必迁连上了一个无辜的孩儿?    “嗯,孤去瞧瞧。”    太子司马仁任由着杨胭脂给他穿戴好了外衣后,又是梳了发髻,带上了玉冠。尔后,往东宫正殿的寝宫而去。    小内侍的话,说得非常明白。    孩子已经由奶嬷嬷,抱到了太子妃的寝宫。花蓉的后事,由得掌事嬷嬷料理着。总之,太子妃想寻问了太子殿下的意思,花侍妾的后事按何等规格举办?    在太子司马仁离开后。    杨胭脂才是抬起了面容,她的脸上全是扭曲的笑容。那有得意,有开心,更有心愿达成的满足。    至于太子司马仁?    这一位到了东宫正殿的寝宫后。就瞧见了太子妃正在看着奶嬷嬷们,小心的侍候着一个小婴儿。    “殿下,您来了。”    太子妃谢蕴迎了上去,她笑指了小婴儿,说道:“这可是殿下的头一个孩子,您可得仔细的瞧一瞧,他长得多俊。小鼻子,小嘴唇,真像极了殿下您呢。”    司马仁听得太子妃谢蕴如此讲。    他便是走上前,瞧了那个小婴儿一眼。    许就是这一眼,让司马仁是心头好受了许多。他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头一回当爹的喜悦。旁边仔细观察了太子司马仁神色的谢蕴,自然是看出了一些端倪的。    “殿下,花侍妾哪怕有错,她人去了。到底又给殿下诞下了一位小皇孙……”谢蕴试着解释了一下,当然,她说话极慢的,似乎想一边讲了话,一边观察了太子司马仁的态度如何?    司马仁静静听了,没急着表态。    太子妃谢蕴就继续说道:“为了小皇孙的体面,您瞧,是不是给花侍妾提了品阶,也好全了小皇孙的一份孝心?”    “那你觉得应该给了什么品阶的待遇?”司马仁问了一话道。    “不若就良娣?”太子妃谢蕴说道。既然是一个死人了,太子妃谢蕴自然乐得大方一回。毕竟,便是这个她养大的小皇孙长大了,也会懂得,她这个嫡母给他的体面。    司马仁的目光,看了一眼太子妃谢蕴,又是看了一眼还睡得香甜的庶长子。他说道:“好,依你之言。花氏的后事,按良娣的品阶办了。”    “那我便带花妹妹谢谢殿下的这一份恩典。”太子妃谢蕴对司马仁福了一个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