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121章

第12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所谓的天命,修了大半辈子的明阳老道士完全接受不能。    因为, 他是司马氏的子孙, 他是大晋朝的宗室出生。他的出身就决定了, 他的立场。哪怕是世外的修行之人, 同样有他的立场。    这就是阶级的站队。    当然,更可能是明阳老道士已经上了大晋朝廷的这一艘船, 他肯定是在乎了他自己的前途与性命。    “不行,贫道得好好探一探, 这个东屠国的底。”    这时候, 明阳老道士已经下定了决心, 要好好的探一探这个所谓的东屠国了。    秋末时分,对于东屠国的天气而言是不错的。    因为, 这是一个处于大海之上, 有暖流经过的国度。所以, 这里的秋末时节,是非常宜人的季节。    哪怕是秋末呢, 也依然是非常不错的时节。    等过了秋。    至于冬至节时。    这一天的星州城,那是热闹的非凡。    明阳老道士已经从客栈的小二那里, 打探到了消息。据说,这冬至节时,东屠国的大王和王后,会一起去星州城外的地坛里, 祭祀了宗庙祖先。    于是。    这一天的王驾出行, 百姓自然是可以观看的。    要知道, 那可是大王和王后,这可是给东屠国的百姓带上了富裕安宁生活的主宰,在百姓们的心中。    这大王和王后自然是神圣的。    这时代的封建王朝里,哪个国度的君王,都是天授君权。    对于东屠国这等小国而言,王驾出行。倒不如说,是骑兵的队伍护送,那东屠国的大王和王后,一起乘坐了马车。    明阳老道士自然就是有心想查看了情况。    而星州城的王宫之中。    这会儿。    刘长石和妻子付明月正是穿上了正式的朝服,准备一起出行。    因为是有大祭祀礼里,还是给祖先们祭祀了血食。所以,自然还是非常隆重的。这关乎了礼仪。    唯戎与祀,不假人手。    这对一名君王而言,那可是大礼仪。关乎了君王的权威。    而君王的权威,意味就是君王的权柄大小。    可以想像了,对于冬至节的祭祀,不管是刘长石,还是付明月这一对夫妻,都是非常慎重、慎重。    “……”    在宫殿之中,夫妻二人对望了一眼,都看清楚了对方的装束。    二人皆是周礼之上诸侯与诸侯夫人的服饰。    如此,方合礼仪。    哪怕是小诸侯,那也是一方的君主。这时候的刘长石是面色肃穆。而付明月也是一派的雍荣端庄。    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对方的。    尔后,刘长石轻轻颔首。付明月回了一个浅浅的微笑。他们的默契在其中,显露出来了。    “起驾。”    “大王、王后,起驾。”    有负责了礼仪的女官唱了名。    这时候,马车早已经在殿外候着。夫妻二人执手,一起踏着宫人搁放好的小阶,一步一步的走上了戎车模样的祭祀礼仪的马车。    这时候,自然有骑兵队伍在前后护卫。    旌旗在风中招展,那等肃穆的气氛,在出行的队伍里已经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踏、踏、踏。    那专门训练出来了,用军阵之法,整齐迈了步子的骑兵的坐骑。在从星州城的王宫里,陆续的走出来时。    给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    若是往年,还是步军出行护卫。只有少量的轻骑兵。    今年,却是大量的骑兵队伍,他们持起的马刀,更是让人感觉到了那等的威势。    哪怕是少量的骑兵队伍,依然给人了一种天下无敌的傲气来。骑兵,在这个时代里,那就是王牌的部队。    因为,骑兵对阵步军时,天然就是优势。    “这……”    哪怕是见多识广的明阳老道士也被震撼了。    哪怕他游历各地,哪怕他见识过了大魏朝的骑兵。可这等整齐划一,那等如同傀儡一般一往无前,没有半点人类应该有的惧怕之色的骑兵。    还是让明阳老道士一时间,已经吐出来什么话了。    这时候,明阳老道士已经懂了,为何这个小小的海岛小国,能够形成了龙柱。    这等富裕且武功超群的小国,若非周围全是大海环绕,想来又是一个比大魏朝更加渴望扩张的国度。    “啊,啊。”    “万胜,万胜。”    人群在欢呼。是的,震撼过后,全是欢呼之声。    骑兵没有受到影响,他们还是按着他们的节奏,在踏、踏、踏的前进着。    直到……    明阳老道士看见了那王驾之上,那所谓的东屠国的大王和王后。    三年前。    三年后。    哪怕刘长石长大了,再是变化了容貌,可一些底子还在的。    特别是他的容貌,又是捡着爹娘的一部分普通容貌来长的。虽然,他的容貌只能算得端正。可他的气势,完全的弥补了容貌上的一些遗憾。    男儿权势在手,哪会有什么遗憾了?    因为,气势上的加成,反而让刘长石似乎充满了无限的魅力。那是权势与君王的权柄,加成的魅力。    那是世间,所有人都难以挡住的魅力。    可就算如此呢。    那又如何。    在见到了刘长石这位东屠国的大王时,明阳老道士已经知道了。他终于还是寻到了,他要找到的人。    “龙出浅摊,已经潜龙将飞吗?”    明阳老道士的眸子是微眯了起来,他的嘴里呢喃了此话时,眼中已经有了杀机。    杀机现。    就是这时候,在王驾之上的刘长石是身上一凉。同时,他感觉到了杀机,在他的周身环绕。他从不怀疑,这是他的错觉。    因为。    打从离开了建业城的三年多了,刘长石已经在生死之间,在拼杀之间,无论是少数人的搏命,还是战场之上的对阵。    刘长石已经被生死之间的考验,练出了一种直觉。    那就是生死之间的大恐惧,在克服了,成就了无限的坚强自信后。那一种武人的直觉。非常的灵敏啊。    刘长石的目光,环视了四周。    因为人群里,全是东屠国的国民。说实在的,明阳老道士想隐藏一些还真是容易的。    也因为如此。    一时间,明阳老道士并没有被发现。    不过,便是如此,刘长石已经提高了警惕。就刘长石的武功值,他还真不怕某些的暗杀。特别是整个东屠国的武力,已经走上了热武器的开端。    火绳枪的进化版本,燧发枪在刘长石的近卫中已经开始装备。不过,因为钢产量的不过关,所以,目前燧发枪还在试验版本中。    毕竟,燧发枪比起了火绳枪优势太大了。它不像火绳枪需要点火,还惧怕风雨。    可燧发枪的要求也高,比火绳枪的技术难题,最大一点就是弹簧之上。谁让燧发枪,那是借用弹簧之力,用火石撞击火门产生的火星,来点燃了□□呢。    这弹簧技术过关,就得依耐了钢铁的质量。    不关如此,还有产量啊。    钢与铁,在这等热武器时代的开端,也是重中之重的拳头力量。    “……”    就是此时。    在刘长石环视了四周,没有找到了对他起杀机之人时。    付明月是执着夫君的手,轻轻的握了一握。    这时候,默契十足的夫妻俩。让刘长石明白了妻子付明月的心思。所以,他只是转头,回望了妻子一眼,轻轻颔首示意。    他,懂了她的问话。    他,回了她的问话。    夫妻二人的默契,自然就是在不言中。    从星州城出了城后,到了地坛之时。官员们已经候在了那里。    祭祀之事,肯定是重中之重的。    不光是给上苍燃了表书,便是给祖先们祭祀之时,也是帝王祷告。    哪怕刘长石只是小小的东屠国的君王,那也是君王。这君王之礼仪,可不能废了的。至少,这一回冬至节的祭祀,礼部那三瓜两枣的高级官员们,还是费了力量去查了典籍的。    在东屠国里。    纸张,已经弄出来了。    而且,也是东屠国出口给大魏朝的拳头产品之一。那些贵人们,还是非常喜爱的。当然,便是高丽、南韩、新罗、日出之国等等,只要有贸易的国度,东屠国的都是贸易走前,打开了通道。    唯有大晋朝。    刘长石心中有疙瘩在,所以,纸张在大晋朝没有贸易。    问原由?    刘长石得了两分的记忆后,对于那一位如今的太元帝有怀疑啊。因为有怀疑,所以,在没有足够的力量前。    刘长石并不想撩拔了大晋朝的混水。    刘长石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猥琐发育,努力成长。那些成长的养份啊,就从新罗国始。毕竟,新罗国和东屠国也是老渊源了。    两国之间,可谓是新仇旧恨的。民间有市场啊。    更主要还是东屠国太小,盛不下刘长石的野心。刘长石恨不能将新罗国揣进了怀里。    新罗国,也是千里疆土的国度。    当然,这里的疆土,指的是长度,而非是面积。    就像是大晋朝的官老爷们,特别是士族的典籍城,吹虚之时。讲了那大晋朝的地大物广,实际上。    在刘长石的记忆之中。    这大晋朝的国度,那也不过万里左右的疆土。这里同样是指长度。    就像是东屠国的疆土,不过四百余里一样。    当然,若真论面积的话,确实小小的东屠国,就一个鼻屎大小的玩意儿。可小归小,它发育好嘛。    到底大晋朝啊,那是士族的天下。那是一个一个家族的割裂。大晋朝的国力,并没有统一。它的力量,更没有捏合在了一起。    “敬天地……”    “献祷文……”    在到了地坛之时,被官员们迎驾之后。    大王、王后这一对夫妻,这一对主宰了东屠国的夫妻是下了王驾。尔后,进了地坛之内,搭好的云台的地毯之上。    这时候,自然就是君王刘长石一个人走上了云台。    一阶一阶……    最后,就是礼仪官在君王的步伐停了后,恭敬地递了表文。尔后,唱名。    这时候的刘长石非常的虔诚。    因为,帝王啊,哪怕是一个小国的君王,在东方的文化里也是尊天敬地的。    人啊,天生地养,岂能不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