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174章

第17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长幼有序, 你还没有大婚, 你二弟的婚事可以延后。”荣娘笑说道:“当然, 这也是伯玉的意思。似乎他对仲玉的婚事,有一些看法。”    荣娘这么一说后。刘玉娘是听了母后的话,表示了沉默。这算是默认了。    其实,要说心里面, 荣娘也奇怪了长子伯玉为何在意了次子仲玉的婚事?若论以前, 可是不会多加干涉的。    不过, 既然长子这搬提了,而次子之前一直心中有那位离开的高丽国公主殿下。其实, 在荣娘看来,缓缓未尝不可。    毕竟, 荣娘的观念里,她的儿女晚婚一些的好。    晚婚了,心灵更成熟。    宣文六年。    秋。    金秋九月。    汉京城,王宫。    刘长石在中旬时, 等候到了他需要的消息。    这一消息让刘长石肯定了龙卫司的成果。非常不错啊。至少, 这个答案在刘长石的心底,还算得满意着。    于是。刘长石这一位东屠国的君王是召开了军机阁的内部会议。这一回,参加的自然是朝中的重臣。    这商量的也是东屠国的未来方向与策略。    刘长石做为君王, 他需要统一了东屠国内部的声音,将东屠国的力量捏成了一个拳头, 打向了一方向。    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需要了大家的支持。    君王的权柄, 更需要了臣子的拱卫。    在君王的书房内。有宫人摆好了椅子。在重臣们进来后,行礼了,君王赐了坐位。    这一回,君臣商议的事情,是重要的事情。自然没有旁听者,侍卫与宫人在殿外恭候。君王更是吩咐了,无召者不得靠近。    若有违者,杀无赦。    “这是大魏朝内部的最新消息,各位爱卿皆是一观。”刘长石把得来的秘报,是递了下去。重臣们自然是一一传阅了。    这等消息可谓是重大的。毕竟,大魏朝内部不稳了,这可是大事情。    有一句怎么说的?    攘外必先安内。    外部的敌人,暂时动摇不了大魏朝皇族的统治根基,可内部的敌人却是不同的。那是在侵蚀了皇族的根本。    “爱卿们都谈一谈,这一回,畅所欲言。寡人想听了诸位爱卿的建议。”    刘长石是君王,哪怕他有什么想法?也不会直接表态了。他喜怒不行于色,他做的是等待了臣子们的发言。    在最后,他做为了裁决者。    有君王此话,众臣自然是皆一一畅欲言了。    其实,这些臣子的打算,无外乎也是利用了这等难得的机会。    为何?    那就是东屠国的疆域还太小了。其实,大家都有开拓的心思。想一想更西边,那些土地啊。在南韩国、高丽国的统治之下。这多么的诱惑?    毕竟,谁让南韩国、高丽国的武力都不是那么的高。至少,对比了东屠国的军队与武力,这两国不够看的。    **有多大?    这要看实力有多大。    因为与实力相匹配的野心,那才是合格的野心家。    若不然,就是妄想家。    “……”    刘长石在沉默,他在听了诸位臣子的建议后,是沉默了片刻。最终,君王表态了。这时候,众位大臣自然是恭敬的聆听。    这些年了,从东屠岛上起步,直到今天吞并了曾经的新罗国疆域。这一切是在君王的指挥下,取得了成果。    君王的亲征,君王的指挥,君王培植的势力。不管是朝堂,还是军队,君王的权柄在东屠国内都是无与伦比的。    正因为君王至高无上,有了无上的权威。    这些臣子自然不敢反驳了君王的旨意。    政治,总需要领头羊的。君王,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至高象征。至于实否得到实力?那要看君王的能力与威望。    能力?    刘长石不缺的,他征服了新罗国曾经的疆域,他得到了无上的威望。这是君王冠冕上,最耀眼的功绩。    “既然诸位爱卿谈了各自的建议。那么,寡人也是讲一讲。”    刘长石说了他的打算。或者说,说了他的计划。    当然,这只是粗浅的一个方向。后续嘛,自然有军机阁的翰林们,来继续的补充与完善。这些翰林们让君王养着,自然有他们的用处。    “东屠国的利益是什么?”    “是扩张。”刘长石自问自答。尔后,他又拿出了舆图,在上面画了一个圈。那一个圈是东屠国的疆域。    “东屠国三面临海,最好的扩张方向就是西面。西面是高丽国与南韩国。这两个国家是阻挡了东屠国发展的两个障碍。”    “东屠国的发展,遇到了障碍。用什么法了解决?”刘长石又提了一个问题,尔后,他又自己回道:“那当然是踢开它们,粉碎它们。”    “寡人一直在等,等的是机会。”刘长石扬了扬,回到他手中的秘奏,说道:“如今机会来了……”    君王的话到了这里。    人人都明白了。    若说原来,君王与朝臣的担心的话,那便是想吞并了高丽国与南韩国的话?那要问一问大魏朝的意思。    大魏朝可是北方的霸主啊。    如今呢?    不需要了。    一个内部虚弱的大魏朝,对于东屠国的君臣而言,就是最好的大魏朝。    “寡人已经批下了旨意,让军卫司、龙卫司竭诚合作,给大魏朝内部的某些势一些帮助。至少,在武器之上,东屠国是可以帮忙的。”    贩卖了武器啊,于东屠国而言是一方暴利的生意。    东屠国一直当了支柱产业的。当然,东屠国更乐意的,不是卖给了那些王朝的正统朝廷。而是支持了挖那些王朝根基的造反者。    当然,肯定不会了东屠国的名义。    批个马甲什么的,这龙卫司与军卫司还是熟悉的。毕竟,行走在外,总需要多些马甲防身。    “一切谨尊大王的吩咐。”    “……”    臣子们听了君王的话,自然听懂了君王的意思。    这时候,没人反对的。    瞧着有大半的胜算了,在实力去扩张了。东屠国的重臣肯定不会反对的。毕竟,开疆拓土啊,于他们而言也是有功劳的。    在利益面前,在做大了东屠国的饼子面前,人人能咬一口的情况下。肯定没人反对的。    若有人敢反对,肯定也会被利益势力一起扫进了垃圾堆的。    这一日。    刘长石是高兴的。    他与重臣达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么,正式的举动就可以提前了。    对于君王的兴奋,作为枕边人的付王后自然是瞧了出来。不过,付王后是一位好贤内助,自然不会多讲什么?    至于君王?    君王指示了军机阁的翰林院,完善了方案。    那些计划需要了各合适的策略与安排。当然,军机阁其实早有一些备案了,只不过,这一回是各更完整罢了。    毕竟,说到底,东屠国窃视了南韩国、高丽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于锅里肉,总要看得紧一些嘛。    至于军队?    早在扩军后,军队就一直没停了训练。那是时刻准备着,就等着大战了。说到底,当兵吃王粮,那是想奔了前程,还是需要军功的。    男儿的军功,是战场上搏取。    想封候拜将,那需要了敌人的鲜血,那需要了胜利。    在秋天的收获后。    在农忙结束后。    就是这个时节里,在所有人都以为了,东屠国拒绝了高丽国、南韩国的结盟之意时。    东屠国出兵了。    以一种突破的速度,东屠国的大军一直奔袭,目的很明确就是南韩国的京城。那种灭了南韩国的首脑,那等意图简直太明显了。    在一日三惊里。    南韩国甚至于没来得及以映,京城已经被包围了。    这一场快速的突破战,东屠国也没想着,一下子把南韩国收入了囊中。东屠国的暂时目标,就是打破了南韩国的统治。    京城的王室,东屠国是要掳获走的。    非是为了什么乐趣,除了得到南韩国京城的财富外。更是为了让南韩国为了王位,连连的大战下去。    毕竟,王位的诱惑啊。    这位再来了煽风点火,这世间不会缺少了野心家的。    快速的战斗,凶猛的战斗。    东屠国没得到了一寸的土地,东屠国得到的灭国之功。还有南韩国京城那积赞了上百年的财富。    这一回,出征的将士,人人得了丰厚的赏赐。便是战死的有功将士,抚恤亦是从优。    大捷,这等报喜传到了汉京城时。    整个汉京城里,全然是欢呼。    胜利的海洋,似乎在大捷传来后,是是包围了整座的汉京城。    汉京城,王宫。    刘长石在与付王后一起,瞧着他们的小女儿长寿公主。这一个小婴儿,是这一对夫妻最大的乐趣。    在接到了大捷的奏报时。    刘长石面上没什么表情,可他的眼中灼热着。    这等喜讯,虽然在开战前,他已经有了把握。可他还是紧张的。毕竟,这世间的战争,没什么百分百的胜利。    一切就像是等待了结果。    结果出来前,谁也不敢确定了,幸福的女神一定会眷顾了。    “恭喜夫君。”    付王后对于胜利,自然也是欢喜的。    她说了恭喜之话时,面上全然是笑容。    刘长石也是长嘘一口气,他合上了奏报,才说道:“是啊,大捷。这真是喜讯,真是一个好消息。”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来年的春,东屠国可以放心的西征,去讨伐了高丽国。    至于南韩国?    南韩国在刘长石眼中,还是一锅的夹生饭。还需要了火候。至少,暂时他不会破坏了南韩国内部的那等混乱。    刘长石有耐心去等待了,等待了南韩国的野心家们,去争了那一尊王位。    在王位面前,哪有什么真正的圣人?    人心皆私,肯定有更多的人,会来讨好了东屠国。可那又如何?    刘长石暂时的目的,就不是南韩国。他掳获了南韩国的京城王室们,只是想打乱了南韩国的秩序。    刘长石需要了,在东屠国的军队出征了高丽国时,没人来拖了后腿。    这是关键的问题。    想来,当东屠国的军队出征了高丽国时,南韩国的各方势力才会真正的大乱战。如今他们还在糊住了表面的宁静,也只是在等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