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将搬师回朝的君王刘长石是否知道亲爹亲娘的心疼? 刘长石不知道。 其实, 刘长石不觉得他委屈什么。他堂堂一位君王在享受了权利之时, 担一些义务也是等价交换。 世间岂有占得美事,还不想付出者? 那等以为幸运或者福报能长久者,才是傻子。 付出与收获可能不成正比,可不付出, 永远也别想有收获。 宣文十一年的冬。 刚刚入冬时,大军归来了。 汉京城王宫内。 荣娘见到了她的长子伯玉, 当然, 荣娘更见到了她未来得管一管的王宫女眷们。 黑山白水之间的风霜自然让那些小部落的牧民们吃尽了苦头,普通的妇人肯定都是脸上带着劳动的痕迹。 可这些让小部落头领们献上的明珠,自然不可能真是一个个歪瓜裂枣。这些少女们哪怕出身于小部落,打小也是娇生惯养的部落明珠。 她们一个个挺水灵的。至少,在荣娘眼中是鲜活的姑娘们。 荣娘是长辈,是王宫里除了太王主后以外的, 最尊贵的女子。至于太王太后? 太王太后在蓬莱行宫里恩养, 于是,荣娘是管辖了这些部落明珠往后的顶头上司。当然,这些女子被君王纳入了后宫, 算不得荣娘正紧的儿媳妇。 只能算半个儿媳妇。 “拜见太上王后。” 这些女子的声音听着都是明亮的。不过, 口音听了荣娘的耳朵里,还是异常的别扭。荣娘当然懂得什么原由? 若说新罗国的疆域上, 那些投效的贵族们是心慕中原文化, 所以, 那些淑女名媛对中原的一发了解甚深。 后来, 东屠国来了,征服了这些疆域。 荣娘身边环绕的女子,那也皆是熟悉了中原文化的人。所以,她真觉得没什么异样的沟通难。 更何况,荣娘也了解了这一片半岛土地。知道这上面生活着的百姓,有一部分是这里的土著原居民,可更多的是中原的战火时,迁移而来的中原后裔。 这等百年、千里的混居下来。 当地的语言,自然就是中原差不多。 这也是荣娘能习惯的原由,因为沟通问题。 至于这些部落里出来的女子,她们许是在来往了汉京城的路上,已经学习了这一些语言。可谨谨限于简短的行礼、问安。 至于旁的? 那只能大眼瞪小眼儿。 这语言不能啊。 荣娘望着那些明艳的姑娘们,她突然心头不忍了。 这些明艳的女子,其实,一个个瞧去了,模样真是不错的。奈何却要居于一座王宫之中,这未尝是一幸运啊。 许是荣娘表现的明显了一些。那些新入宫的女子们,一个一个都神色微微的紧张了。 至于荣娘的儿媳韩氏、崔氏二人,也是小心的问了安。 韩春香是荣娘的次子媳妇,崔玲珑是荣娘的三子媳妇。 算下来,荣娘就是一个四子未成婚。 至于长子伯玉的婚事? 荣娘不会多管了。因为,从长子伯玉之前寄来的书信里,荣娘知道了长子的某些无奈。同样的,长子为了嫡长孙宗赐考虑,不打算立后了。 原来想立继后,是因为人口简单,君王的意志可以很好的执行。后宫会简单起来。 可一旦女子多了,人心便容易复杂起来。若再多一位继后?刘长石这一位为了嫡长女、嫡长子考虑的父王,不打算让人真正的威胁了他的这两个孩子。 荣娘心头明白着。 在宗赐长大前,在宗赐能够办了差事前,王宫里不会有继后的。 因为,伯玉不需要了嫡子,来威胁了宗赐的位置。若都是嫡子,那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这一场的宫宴,是为了大胜归来的庆贺。 当然,那是朝堂上的宫宴。 至于后宫之中的宫宴,荣娘是为了欢迎这些从黑山白水间来的女子。 等着宫宴结束后。 荣娘没多留了两个儿媳妇。而是打算躲一躲清静。 倒是出宫了的韩氏、崔氏一起乘坐了马车。两个妯娌似乎蛮有话讲的。 出了宫门。 大道之上的热闹,让车帘子隔开了。 车厢内。 崔氏笑得明媚,她说道:“大王归来了,想是夫君也能学一学二伯早些为君王为忧。夫君这些日子总是觉得不进学了,又没个正紧差事闲得慌。” 崔玲珑是平乐伯爵夫人。她的夫君虽然爵位低了韩氏的夫君。 可崔玲珑觉得这样反而好些。因为,她的夫君刘叔玉有上进心,更是君王的亲弟弟。在崔玲珑看来,只要男人有上进心,哪怕一时爵位低些,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这能让她的夫君更加的努力。 在办差的过程里,学习、进步,比一步登天更好。 人只有走过了多的历程,才不怕将来遇上了麻烦时的跌倒。 “这些日子,三弟和三弟妹的伉俪情深,也是羡慕了旁人的。”韩春香笑得温柔。当然,她是真觉得许多的女子是羡慕了,平乐伯爵在其夫人面前的那等妻管严。 毕竟,王室里的爵爷夫人敢这样做,还没被太上王后训斥了,简直交了天大的好运。 韩春香的性子更温柔,所以,她是做不到了三弟妹的那些利害手段。当然,她也不羡慕,她觉得她和夫君挺好的。 “二嫂嫂,您说笑了。”崔玲珑捂嘴轻笑。 “对了,今日进宫的那些未来贵人们,二嫂嫂,你觉得母后是如何看的?”崔玲珑提了一问后,道:“我等皆是晚辈,肯定得随了长辈的态度。” 崔玲珑表了她的态度。她是儿媳妇,肯定随了婆母的意思。 “瞧着母后待那些后宫的贵人们,挺是和善的。”韩春香不说了人坏话的,她不光是性子纯粹,也是觉得不想掺合了事非中。 崔玲珑听得这话后,点点头,算是明白了二嫂嫂的意思。 在这二妯娌议论了宫里的后宫女眷时。 那些结束了宫宴,也是让宫人引了路,到了各宫寝殿歇息的女眷们,一一回到了各自的屋子。 黑山白水中立派的小部落联盟这一回,献上了六位美人儿。这六位美人儿,每一位在族里除了有美貌以外,也是性子聪慧的。 毕竟,族中培养了她们,可不光看了美貌,还要看了聪慧与性情。若不然,那不是培养了族里的帮手,而是准备结了仇家。 六位美人儿,明面上是六个小部落的投靠。实则,这暗中牵扯到的关系会更多。 刘长石自然懂得。 所以,这六位美人儿,他册封了六位嫔。待遇一切,一模一样。他只是在等待了,这六个女子中间是否会有一些别的变化? 当然,若是有,他再出手不迟。若是没有,也无妨。 次日。 荣娘从夫君刘之烨那儿也是弄懂了一些朝堂上的情况。在长子伯玉请安后,荣娘仔细的打量了儿子。 昨个儿,有宫宴要忙碌。 那会子归来时,留给她的印象全然是长子伯玉瘦子,也是有些疲倦色。 “母后。” 刘长石唤话后,这让荣娘收回了思绪。 “你真的瘦了,整个人瞧得出来,吃了一翻的苦头。”荣娘是心疼了自己的孩子。她挺无奈的,她似乎也帮忙不上。 刘长石回道:“母后,儿子精神了许多。这一回大捷,于朝堂上下而言,亦是一桩的喜事。”这场胜利,已经奠定了基础。 只要整合了黑山白水间的小部落,刘长石就能够西出草原,北入中原。 一切的未来非常的美好。 刘长石不觉得累了,亦或是瘦了。当然,他懂的,有一种瘦了,是母后觉得他消瘦了。有一种累了,是母后觉得他受累了。 那是长辈的关爱。 就像是他年岁再长,在父王母后的眼中,他一辈子亦始终是他们的孩子。 宣文十二年。 春。 春,万物复苏。 刘长石在黑山白水之间的中立派的小部落的一些暗中传信里。已经提前的得到了消息。 黑山白水间的动乱局面,让大魏朝的朝廷注意了起来。显然,哪怕大魏朝如今内乱,这个朝堂上的重臣们和皇帝一样,都没有放弃了对外面环境的关注。 “大魏朝还有兵力东进吗?” 拿着秘奏,刘长石已经知道了,大魏朝会派出真正的一只主力部族军。用以统合了黑山白水间对东屠国的不满势力。 “这真是天助我东屠国的大业……”刘长石心中大喜。 他不怕这些人的聚合,他怕的是这些小部落的居无定所。哪怕有带路党,这清剿起来也是要费事情的。 如果有人能够把他们的全部串连起来,何尝不是给了东屠国一举击溃的机会。 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端看谁能抓住了胜利的曙光? 在刘长石的眼中,东屠国自然必将是胜利者。若这一回,能把大魏朝的那一只部族军的兵力一起吞下去…… 大魏朝的部族军的神话将被打破,到时候,大魏朝拿什么统治了北方的中原疆域? 这些年来,大魏朝靠的是百战百胜的名声在压制了一切的反对苗头。可一旦胜利的金身被破坏,已经摇摇欲坠的大魏朝的统治,说不定就要被稻草压垮了。 这等美妙的未来,在军机阁的翰林们推演一翻后,献给了刘长石这等十分可能出现的未来预演啊。 未来…… 这两个无限可能的字眼,出现在了刘长石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