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一夜回到七零末 > 第66章

第6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偷来的这世人生的长途旅行中, 赵国生像是走过了一站,放下了无形沉重的包袱, 可谓身心轻松了。    经过凡事不过三的几次不愉快相女婿经验后,敌不过现实的赵国生暗自着急啊。    在这个年代,农村里结婚早, 你家女儿特立独行的拖延成‘剩女’会让人看笑话的。    好心好意的你以年纪小为借口强留女儿在家,自以为是的打心里想着是为女儿好, 可这不代表世人认同,也没有问过别人愿意你的这种单方面思考的‘好’吗?    这个问题, 是赵国生在村里挺多了流言蜚语才醒悟过来的。    有时候, 习惯了一个人的存在,那个人突然从你的生活中离场,你会很不习惯, 莫名其妙的失落和不舍, 时不时不由自主的提到她。    就像现在这种情况。    “美艳, 你去把猪给喂了。”习惯性的像往常那样使唤着赵美艳的名字, 没听到回应的刘兰秀不满的皱着眉头,提高声音又喊:“美艳?美艳?听到没?”。    赵国生:“……”昨天才出嫁?这么快就失忆了?    “姆妈, 姐姐已经嫁人了, 我去喂猪。”没有长姐在前面遮挡帮衬干活的赵美丽手脚麻利的承担起了喂猪的活。    农家孩子,眼里时时刻刻都能找到活,兄弟姐妹之间感情好,干活也不会推三阻四的拖拖拉拉,赵美丽二话不说的拎起了比她身子还大的木桶去准备猪食。    “是啊, 美艳嫁人啊,瞧我这记性,忙糊涂了,也不知道美艳在婆家过得怎么样?习不习惯?建军那小子对她好不好?公公婆婆会不会为难她?”刘兰秀愁眉不展的说了一大串担忧的话。    赵国生:“……”    父母就是这样,在你没结婚的时候,不停的催促你相亲结婚,总说着等你结完婚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可等你结了婚,他们又开始担心你在婆家过得好不好,女婿对你怎么样?或者结婚一年还没有孩子,他们匪夷所思的暗暗着急。    对子女,父母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    “你这人就是喜欢胡思乱想的瞎猜,亲家是什么人,这段时间的接触你还不了解吗?再说他们结婚以后住县城,公公婆婆哪里管得着?更不用担心女婿对美艳不好了,这可是他自己求来得媳妇,喜欢的很。”赵国生笑了笑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父母的还真能管他们一辈子不成?    “可……我还是放心不下。”刘兰秀满脸忧愁的挂念,说完视线情不自禁的看向了赵美艳原来住的房间。    “你不要在家里百感交集的杞人忧天了,好吗?明天美艳和女婿就回门了,你还是踏踏实实的置办一桌好酒菜。”这幅庸人自扰的模样不适合,赵国生看不习惯。    “好好好,我现在就去把鸡抓起来放笼子里关着,等明天杀了吃。”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的刘兰秀笑着想到想到明天‘回门宴’上面去了。    心想,她确实想太多了。    在赵国生的自然率真的思维语言引导下,话题不知不觉偏离了,从赵美艳的问题转移到家里什么时候买单车,买电视机上面去了,更甚者,刘兰秀有想法早早暗地里相看儿媳妇人选了。    好像,话题被赵国生带沟里了,这招祸水东引简直和自寻死路差不多。    可怜的老实本分的赵爱华,今年还未满十六岁。    另一边,赵父赵母俩老家。    “老头子,我们是不是该找国生好好说说?那败家儿媳妇太乱花钱了,这嫁个孙女估计把他们家底都掏空了?那可都是留给我孙子的啊,过两年大孙子拿什么成家立业?爱华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要读书,以后考大学还要钱呢?”这些话赵母憋了好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说。    赵父沉默不语的低着头,慢慢的吸了口烟吐了个烟圈,敲敲烟杆才慢腾腾的说:”国生嫁女花你一分钱了吗?他对一个女儿都能那么上心,更何况儿子?国生心里有打算,你就不要去瞎捣乱了。”他们年纪一大把了,以后养老还得靠三个儿子,所以还是不要去指手画脚的瞎折腾了。    “国生是我儿子,我去说他两句怎么了?不行啊?他敢娶了媳妇忘了娘,我就不认他这个儿子。”赵母的重点还是在穿得‘花枝招展’的儿媳身上,就像训几句话。    赵父:“……”这是哪跟哪?说到孝顺,三个儿子当中莫属于赵国生了。    哪里不知道老伴那点小心思,不就是没给你这姆妈买洋气的新呢子大衣吗?也不想想你年纪一大把了,买给你,你能穿出去吗?半截入土的年纪了还跟儿媳妇吃醋,说出去也不怕人笑掉牙。    连着这两年,这二儿媳妇亲力亲为的缝制了新棉袄给他们俩老过年穿,孝顺到这份上,够了。    做人要看得清楚,二儿子家,说到底还是国生当家做主,没有国生的点头,二儿媳妇有那气魄胆量给孙女置办那么丰厚的嫁妆吗?    虽说,赵父重男轻女的想不通这其中的原因,可他尊重儿子的想法。    “国生孝不孝顺,你心里有数,至于掏空家底的事,你担心孙子,你可以私底下补贴啊。”在赵父看来,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轻易掏空家底,多多少少会留点压箱底的东西。    客观冷眼的瞧着赵家第三代,大儿子家的孙子,生了三个女儿后的唯一的儿子未免娇惯过度,养的太娇气,三儿子家的孙子,三儿媳妇总觉得生了三个儿子,是大功臣,对儿子的教育是百依百顺的理所当然,太调皮且不爱读书,唯有对二儿子家的孙子,赵父抱有很大的希望。    二儿子家的小孙女都送去镇上上中学了,更不用说孙子了,说不定,赵家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真是他们老赵家。    想想,莫名的眼热,激动。    “待会你送两条鲤鱼去国生家,给我孙子补补。”赵父始终记得多吃鱼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句话。    “好”赵母打住了心里各种说教的想法,叹了叹气。    真是有点可惜。    赵宏生家。    “哎,宏生,我们家也买单车?”眼热大哥赵福生前些天刚买了辆单车的王梅芳活动了心思不安分的撺掇到。    别人有的,她可以没有,自家兄弟有的,她不能没有,不然村里的人拿他们兄弟妯娌家作对比,多难看,王梅芳是个虚荣心和自尊心很强的人。    “我们家又用不到单车,买它干嘛?”还不如省着钱攒着买电视机呢,赵宏生不解的问。    “我每次回娘家都要走好长的路,家里孩子也大了,以后去镇上读书,难道和二哥家的美丽一样,每天早早起来走路去镇上读书?晚上又摸黑走回来?他们亲家在镇上,美丽刮风下雨的时候可以住她姐婆家,我们儿子呢?你舍得他每天来回摸黑走路?”大哥家也没有什么地方特意需要单车的地方啊?可是王梅芳不敢直说,只能瞎找借口。    赵宏生笑了笑很无所谓的顺口回嘴:“谁不家孩子去镇上读书不是起早摸黑的赶路?有那么娇气的用得着买单车?人家城里大人也不见得人人都买了单车。”这借口,当他傻子。    单车可是大件物品,家里真买了单车,谁舍得给孩子骑?不怕骑到镇上丢了?    王梅芳:“……”儿子这张感情牌也打不通。    “家里不是有多余的钱吗?买辆单车怎么了?”村里十多户人家买了单车,他们家为什么买不得?王梅芳有点赌气。    “我准备攒着买电视机,孩子总是去别人家看电视也不是回事。”每次去别人家看电视,人家嘴上不说,心里可不舒服,生怕多用了电似的驱赶,看到儿子被人嫌弃的样子,真难受。    可是,你阻挡不了孩子老往别人家看电视的脚步啊。    王梅芳:“……”这个理由很充分,她无法反驳。    仔细想想,买电视机也不错,三兄弟中,谁家都没买电视机。    “要不,明天我去爸妈哪里借点?”一缺钱就去公公婆婆哪里哭穷,王梅芳习惯了。    似乎,她忘记上次哭穷没要到钱的事了。    “别老打爸妈的主意,他们俩老就那点棺材本,我们自己攒攒就够了。”真是的,这爱占小便宜的坏习惯怎么就改不了,赵宏生无奈的摇头呵斥到。    逢年过节没见她主动想着给爸妈置办件新衣服,包个大红包,送点好吃的,一缺钱马上想到从爸妈身上捞一笔。    身为儿子,他臊的慌。    “好,不打爸妈的主意。”嘴上是这么说,可闪烁不敢对视的眼睛可不是那么想的,王梅芳仍旧不甘心的要去再哭穷一次。    在赵福生家买了单车,赵宏生家准备买电视机的时候,赵国生和刘兰秀还在讨论逼真一点的装穷,刚花了‘巨额’置办了嫁妆,掏空了家底,没钱买单车,电视机。    单车,赵国生心心念念了好久,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买。    电视机还好,这年头的电视剧对他吸引力不大。    其实,赵国生很想买一辆拖拉机,或者牛车也行,一年中有大半年每三天挑百多斤泥鳅、黄鳝等重物步行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去县城,很辛苦的。    买拖拉机,可能性不大,不划算。    牛倒可以考虑,翻田耕地有需要,有了牛,牛车不就有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好晚才回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