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常浩源还在电话那边喋喋不休的抱怨, “你们俩是私奔了么?为什么行踪那么神秘?为什么都不告诉我一声?” 薛定渊无语了一下,“我们就是去帝都溜达了一圈。” 常浩源嗓门分外的大, “你们为什么不问问我要不要出去玩, 你们又不是度蜜月,难道还怕电灯泡么?” 薛定渊:…… 他现在很想把电话给挂了。 “别废话了,我们从帝都带回来点特产打算给你。” 常浩源一听这个就停止了抱怨, 还很开心,很主动,“那我去乐青找你们?” 薛定渊想了下,“算了,我们找你去。” 十一正是搞促销, 客流大的时候,要是常浩源和褚鸿升单独出现, 估计问题还不大, 但要是两个人撞到一起,真的很容易让客人不敢进店。 于是三个人约了个饭店见面,顺便吃饭。 常浩源从薛定渊手里接过那一大包吃的的时候,表情很是奇特, 声音都带着感慨,“我很多年没收到这种礼物了。” 薛定渊好奇的问了一嘴,“那一般别人都送你什么?” 常浩源深沉的开口,“兵器。” 薛定渊:…… 常浩源还在那说呢, “毕竟我是江湖人士么……改明儿带你们上我家看看,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什么的, 我家墙上都挂满了,那是相当的辟邪。” 薛定渊觉得自己每次见到常浩源,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 他咳嗽了一声,“咱们还是说正事儿。” 常浩源听他这么说,就正了正神色,“什么正事?” 薛定渊开口,“服务员,点菜。” 他终于成功的让常浩源无语了一下。 不过其实他们找常浩源确实是有事的,之前常浩源找过褚鸿升,想要再开几家网。 虽然他那家网才开了没多久,但生意的火爆让他对这一行充满了信心。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不少的兄弟。 他那家网,不可能搁下那么多人,他得给自己那帮兄弟也找到出路。 其实薛定渊和常浩源接触之后,也多少了解了一点,常浩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混黑的。 他是八·九十年代时候出现的那批相当有时代特色的“倒爷”。 但他做的可不是从乡下收上点鸡蛋卖到城里,或者倒点计划外的商品到计划内的事儿,也不是在沿海弄电器、香烟的投机倒把,毕竟他今年也就三十,离那个年代有点久远。 确切点说,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东北部国境线边的一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了,随着那个国家的解体,边境贸易在那个时候兴盛到了一个难以言表的程度。 薛定渊在前世的时候,听过无数的人带着点吹嘘的提到那个年代,提到那个民族。 据说那是一个传奇的年代,只要你找对了门路,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从一个穷光蛋,变成富翁。 据说那是一个用五块泡泡糖就能换到一件貂皮的时代。 据说那是一个用一瓶二锅头能换到一辆车的时代。 据说那是一袋盐能换来一杆猎·枪的时代。 据说那是一车水果能换来无数钢材的时代。 无数的“倒爷”诞生在那个时代,他们在边境线往复来回,每一次都带来大批的物资,然后换走超越那批物资更多价值的物品。 当然,那些据说肯定有夸大的成分,但确实很多人在那个时代发家致富。 常浩源那时候还很年轻,他没有特别聪明的头脑,他不能把其中的商机具体化,他不知道应该怎么从中抓到属于自己的完美的机会,他甚至没能系统的做好这一切。 但他有不顾一切的狠劲,也有近乎野兽一般的直觉。 他带着自己的兄弟,也穿越在那片土地上,用命拼用命博,换来了大笔大笔的财富。 可以说,常浩源的名字,在九五年之前的边境,可以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但那个年代毕竟只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远的维持下去。 常浩源很是感慨,“挣钱,特别挣钱啊,当年哥真正的做到了躺在钱上睡觉啊,那一摞一摞的大团结,不和你们吹流弊,哥都是用卡车运的……但国家不让做了……虽然看不大出来,但哥绝对爱国爱党爱人民,国家不让干的事儿,咱们就不能干。” 虽然他和兄弟手里的钱,足够他们吃喝玩乐的过好下半辈子,甚至还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不菲的财富。 但人,不能这么活着,这么活着就没了心气,就废了。 尤其是他和那些兄弟的岁数,还没到养老的时候,他们不能这样下去。 所以这么多年他一直都在找条出路,也试过做点小生意。 可他和那些兄弟,出力行、打架行、卖命也行,就是做生意不行,于是赔了一次又一次。 就这么试了好几年,他才在网这找到了希望,所以就想着让兄弟们也来试试。 常浩源对着薛定渊和褚鸿升说了情况之后又开口,“我知道我在做生意这方面不太行,不然也不至于当年不如我的那些人,现在都正经的开了贸易公司,一个个家大业大的,只有我带着兄弟们灰溜溜的回来了。” 他眼中有着强烈的不甘心,“我那帮兄弟,从十几岁就跟着我混,我不能让他们这样下去,我得让他们那口气继续下去,我自己虽然不行,但好在遇到了你们,我觉得你们能帮我,所以咱们一起,把这摊子给支起来,咱们有钱一起赚,有好处一起拿,以后你们俩,也是我常浩源的兄弟。” 他这人其实一直活的都很简单,他的路都是靠着拳头闯出来的,他不会那些弯弯绕,也不会说好听的话,他一直实实在在的,虽然因为没文化、没手段、甚至没什么心眼,导致有时候做的事和闹笑话一样,但反而因为这个,让他的话分外可信。 薛定渊也听懂了常浩源的意思,他心里还蛮激动的。 因为对方对自己和褚鸿升的信任——还有因为能赚钱。 想想在医院时候站在常浩源身边的那些人,一人开一家网,哪怕是只有几十台机器的网,那也是好大一笔钱啊! 这样的话他们之后的竞标就完全不用发愁了。 甚至那家国企的招标,他和褚鸿升也可以去试试了。 于是他顿时就拍着自己的胸脯开口,“常哥你放心,这件事儿尽管交给我,我保证给你最低价!” 而且现在开网,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他也不会有“会不会坑了对方”的这种心理负担。 要不是钱不够,他都想开一家。 想到这里的时候,薛定渊的心忽然扑腾了下。 他虽然自己开不起网,但开得起网,却不知道怎么开的人,大有人在啊! 他眼中露出热切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常浩源,“我还有个赚钱的买卖,常哥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干?” 他拉常浩源入伙,是因为自己和褚鸿升虽然有技术,懂电脑,但他们在滨城没有根基——连想送特产都没几个人接,人脉太弱了。 而想做这个生意,方方面面都得打点,明面上的那些到是还好说点,但底下的那些,没个有本事的人,是镇不住的。 他看得出来,常浩源虽然是个粗人,但绝对方方面面黑白两道都是有关系的,不然当年也不可能做到全身而退…… 他们双方相辅相成,绝对能把这件事做好。 常浩源看到薛定渊的目光,也来了精神,“什么生意,说说看?” 薛定渊毫不犹豫的开口,“我们开个加盟店!” 这个生意要是成了的话,他可以预见十年内,都是财源滚滚。 不,不止十年,他记得零几年的时候,国家控制了网执照的办理…… 如果他们能做好,做出自己的品牌,这生意就是个聚宝盆。 可他上辈子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有些事情他只是知道个大体,在深入的具体的运作方式,不是他能接触的。 于是薛定渊开口,“先说好了,我只是有这么个想法,具体的事儿还得商量。” 而褚鸿升听了薛定渊的话,重复着他的话,“加盟店?” 常浩源也看向薛定渊。 薛定渊又想了一会儿,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开口,“现在开网,几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很多人都想做着个,但他们不知道怎么把网开起来,他们可能做过别的生意,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不了解电脑,不了解网络,虽然能看到其中的商机,但却无从下手。” 常浩源就是这样的,他似乎隐约的明白了薛定渊的意思,因此眼中也浮现出光彩来。 作者有话要说: 讲真,我以前做导游的时候,经常听到那些倒爷的传说 每个故事都不亚于一步重生小说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