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节
桌子喊“汉贼”,并发去谴责的文书。 伏皇后?死就死了呗,反正明眼人都知道这天下是谁的,都不会是刘协的。 58.所谓世家 诸葛亮花了两年才平定了南蛮, 他倒是不辱使命。但这两年, 世家也越来越能折腾,大概是觉得曹操最近顾不上他们,没有了外敌的压力, 一个比一个能作死。 刘玥为大局考虑,只能一忍再忍。一个伟人曾经说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所以,大王她理所当然地变态了,她变成了一个隐藏戏精,啊不对, 那时候没有戏精这种说法。 从贾诩和荀攸的视角来看, 主公只是越来越会演了。 世家不是作吗?她比世家还能作!三天两头给人找事,有事没事给人升官封爵。她倒也不是乱给官,一般她要推行什么政令,通常是给世家抛个提示,如果有谁接了,就派谁家子弟去负责, 做好了就一通封官, 做不好也没罚。 有好处不占就是傻子, 刘玥都不嫌她手下官多,世家怎么会嫌给的官多? 刘玥倒也聪明, 看似随意的升官,仔细琢磨, 却是微妙地保持着文官与武将、荆州、益州和扬州几地之间的平衡。 所谓世家,就是世代垄断了知识、官职、经济和舆论的一群人。世家统治,是从贵族奴隶制度演变为封建制度的必然过程,是历史的命中注定。 谁想夺了世家手里的权力和好处,他们就能咬死谁。 所以刘玥想都不想就放弃了科举制度和官家办学。科举制就是要世家的命,今天敢颁布,明天就等着这群世家反了,给曹操当带路党。官家办学倒是可以争取一下,但问题是官学的老师从哪里来?学生又是谁?学生毕业了又怎么安排? 就算刘玥强硬招募出身低微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毕业了也依旧没法大量进入官场,成为刘玥的支柱。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最后还是得给世家做了门生打手。 所以,刘玥没打算触这个霉头,把自己的江山和梦想都作没了。 但她确实提出建立“学堂”,但不教圣人之言,教授实业,比如工匠手艺、农业技术和医术等等。因为恰逢乱世,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和孩子真不少,由她出钱出地方安置也是一份仁德的功绩,而且与世家没有明显冲突。 甚至刘玥还牵桥搭线,让毕业的优秀学生为世家提供服务,毕竟世家也是人,也要穿衣服吃东西的。这样百姓有出路,世家有福利,刘玥有名声,三方都有好处。 一开始,世家们都在观望,直到务工院的匠人们倒腾出不少好玩好用的东西,不说别的,就说比铜镜不知道清晰多少的“南武镜”就颇受夫人们的喜爱,连皇帝和魏王那里都送去不少当礼物,又广销各地赚取了不少军费。 科学技术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刘玥看着等身镜里,身着王侯常服的女子,如此想道。如今战乱四起,连丝绸之路都萧条不少,若是等到天下大安,自然该重开海陆两条丝路。 有了钱才能筹备军队,有了军队才能干掉扰乱北方的游牧民族,干掉那群丝路劫匪,丝绸之路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才能赚更多的钱……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的,哪怕是世家。 刘玥的思路极为清醒,她看的不是眼前作妖谋权的两三个人,而是更遥远的将来。甚至当她和诸葛亮都去世了,这块土地依旧能生生不息的将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婢女为刘玥换下常服,迅速换上一套正服,诸葛亮平定南蛮的大军班师回朝,今日要在王都酬军,大王为表荣宠,必须要到场,这才给足将士们面子。 而她也已经两年未见到诸葛亮了,只能靠着半个月一封的书信,还有三五不时的战报,来了解孔明男神又干了什么大事。 两年南方征战,让眼前的人都瘦了一圈,依旧是羽扇纶巾的儒将模样,倒没见黑多少,身上还带着战场肃杀血腥的味道,可一看到大王亲自迎接,眼中便含了笑意。 “孔明辛苦,将军和将士们都辛苦了。”刘玥快步走上去,眼中含泪,一脸动容。 戏精的完美入戏,只需要轻松三秒,不过效果挺好,除却孔明外,其他人多少都感动了。闲话少说,先一人喝一杯庆功酒,接着便是王令一下,全城庆贺,大摆宴席,论功行赏。 这酒宴从下午摆到晚上,又从晚上摆到第二天中午,喝倒了好几十个大臣。刘玥倒是豪迈,挥挥手让人第二天不用来上朝了,就当为祝贺大军得胜,统统休沐一天。 荀攸抽抽嘴角,看到诸葛亮的脸黑了。大王夫妇不会久别重逢的第一天就吵? 不过,夫妻之间往往是床头打架床尾和,天大的事,拉上丈夫滚上几圈,就算是诸葛亮一时半刻也想不起他昨晚要说什么。 第二天中午,好不容易等宴会结束了,诸葛亮准备劝谏,就看到了那面巨大无比的等身镜。他确实听说了刘玥这两年一直在搞事,却没亲眼见一见“南武镜”长什么样。 “竟是如此清晰?”诸葛亮惊道:“是何物所做。” 刘玥睡了个懒觉,晃晃悠悠起床,连外衣都没穿,很没有王侯威仪地打呵欠,说道:“背面还是铜,镜面后面刷了一层粉,至于是什么,得去问王露。” 王露就是那个捣鼓出南武镜的工匠,他功劳大又聪慧,刘玥亲自召见后极为喜欢,就破例封他个小官,专管务工院的事情。世家一开始是闹过一闹,说王露不堪为官,若说赏赐不过给些金银财物,但见刘玥强硬,又说好只管工匠,这才憋进肚子里。 王露这件事后,务工院、务农院和杏林院的人都来了劲儿,也想立一个大功当官,这也是刘玥乐见其成的,她还赏赐了王露一座大房子和不少钱。 眼看着诸葛亮的注意力被转移,刘玥眼珠一转,拉着他的手坐下,就絮絮叨叨把自己这两年搞的事情和盘托出,又表达了自己被世家怼了两年的不痛快。 “我想想,魏王要杀人,真不能怪他啊!”刘玥叹气:“有几次我都想当堂拔剑了。” 诸葛亮也皱眉,拍了拍刘玥的手:“婵娟且忍忍,万不可冲动。”绝对不能和世家正面刚,确实是刚不过,而且太危险了。 刘玥都快被逼成戏精本精了,自然有这份忍耐力。 “如今你以高官厚禄稳住世家,但一来人心不足蛇吞象,二来官员太多,将来如何负担得起?”诸葛亮问道。 刘玥这段时间拼命赚钱,怕也是注意到官员俸禄消耗越来越大这点,他们还要大笔粮草供养军队,之前攒下的底子耗不起几年。荆州益州富饶,但到底比不得曹操当年夺了袁家四世三公的的积累。 “说到底,无非是尾大不掉。”刘玥从后面诸葛亮,双臂缠在他胸口,凑着耳边轻声道:“迟早收拾掉几个,让他们看看孤王是否可欺?” 她这话轻声细语的,甚至娇娇软软,听着还有些像女子撒娇,却让诸葛亮在正午时刻,从内心深处打了个寒颤。 诸葛亮回来后,很快把政事都接回手上,继续试图缓和世家和主公的矛盾。不过有些作死的东西总归是不让人省心的,没多久,就爆发出蒯家贪墨一案。 蒯家自从刘表死后,虽然及时向刘玥表了忠心,但毕竟还是晚了一步,失去了刘玥的信任,之后没有被牵连,却也不怎么受到重用,好在他们在荆州根深蒂固,靠着一些老亲和门生故吏,依旧是□□的世家一族。 前段时间,刘玥戏精发作大封官员,蒯家也动了心思,走了不少门路,最后甚至走到了刘缘头上。刘缘又气又恨,跑来和养母告了一状。 刘玥没说什么,只安抚养子安心回去,接着就给蒯氏几位子弟派了职位。正巧是管理务工院的官职,又正巧王露搞出了“南武镜”。 既然连王露这种小工匠都因为功劳而当上小官,更不要说管理务工院的正式官员了。刘玥自然没小气,让那个叫蒯茽的连升了好几级,又赏赐不少财物,当众夸耀蒯氏又出了一名为孤王分忧的好臣子。 蒯越年纪大了,却还没去世,虽然觉察到一些不对,但耐不住族人们高兴,不好说扫兴的话。看到刘玥后续没什么动作,也就慢慢安心了,只道女公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心软仁德。 一时之间,南武镜成了顶好的商品,因为造价便宜,只是运送复杂了些,镜子容易碎。不过在想出了和棉絮一起运送的方法后,不仅是南方人手一块,连北方都买了许多。 魏王和南武王是敌对的诸侯不错,但南北商人互通有无也没啥不可以。刘玥写信和曹操一商量,干脆在河流沿岸建了十几个通商口岸,由两家官方督办,公平贸易。 军需物资、粮草和矿物是绝对不许卖的,但南方的镜子、蜀绣蜀锦和胭脂水粉等,在北方市场上极为畅销,连魏王府都摆了好几面南武镜。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么大的生意,自然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南武镜的配方虽是绝密,但耐不住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和利益,最终制作方法还是流了出去。 甚至曹操都亲自过问了,听说有人偷了刘玥的镜子配方,在邺城建了工坊制作南武镜。他只稍微想了想,就开始大笑,也不说为什么,却不像是幸灾乐祸。 此事一出,刘玥震怒,下令彻查。结果这一查可不得了——非但是配方被内贼卖了,连赚取的钱财都被挪移了不少,账本对不上,无数银钱不知去向…… 啊呸,难道钱能自己长腿跑了不成? 刘玥在朝堂上就发了一通邪火:“今日敢卖务工院的方子,明日就敢卖孤王的脑袋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众臣和鹌鹑似的,一个个缩着不敢招惹盛怒之中的刘玥。 “查,彻查!”刘玥原本清朗的声音透着一股阴狠。 59.抄家灭族 查着查着, 就查到了蒯茽身上, 虽然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团伙作案,但蒯茽在里面的角色,绝对算得上主犯。 还有什么可说的, 直接把人一批批下了大牢,严刑拷打之下, 又牵扯出不少人。一时之间,襄阳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也有老臣担心事情搞得太大,怕人心不稳,让曹操有可乘之机。但刘玥冷笑着怼回去:“若连这等欺上瞒下之事都能放过, 等打完了魏王, 怕是孤王的位置都要换人坐了?” 臣下连说不敢,气得刘玥当场让人滚。 刘玥素来好脾气,极少对自己的臣子发那么大火,可见着实被气狠了。不过想想南武镜赚的军费,再想想被蒯茽等人吞掉的钱,也无怪大王都快气晕过去。 后来连王都大牢都人满为患, 诸葛亮和荀攸等人终于坐不住了, 一个个来劝刘玥息怒。诸葛亮找刘玥的时候, 她正抱着女儿在玩游戏呢。 她让人给六岁的小女儿小儿子做了一套玩具,诸葛亮看着有些像墨家的机关术, 他也颇为擅长此道,还提了不少意见, 让务工院改进。 “大王。”诸葛亮行礼道。 刘玥看了看他,既然都用“大王”的称呼了,想必是要谈公事。她疼爱地摸了摸甘霖的脑袋,让她带着玩具出去玩。 时值夏日,诸葛亮还是一本正经地穿着官服,难免额上冒汗。刘玥让人端了放凉的酸梅汤来,又亲自拿过羽扇给人扇了扇风,问道:“不若换套素纱禅衣?” 是的,她又向魏王要了几套,直接,写信,问曹操,要的。 不知道曹操看到信是什么心情,但反正没过多久,魏王使臣就又拿着礼物来了,换了一堆蜀锦,彩丝和镜子回去。 诸葛连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先把话说完:“大王,此事由蒯氏而起,本该严加治罪,可如今株连太广,长此以往,怕有萧墙之危。” “不急,喝口汤。”刘玥继续给自家军师将军扇风,笑着道:“连你都坐不住了,怕是公达他们也急了。” 诸葛亮皱眉。 刘玥又问:“孔明,你是真不知道我的意思?”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房间里沉静了片刻,才听到诸葛亮幽幽的叹气声,他说道:“此计可一不可二,以后怕是用不得了。” 刘玥开怀道:“正因为只能用一次,所以才要刀刀割肉,让他们都记住疼。” “……”诸葛亮不再说话,端起酸梅汤慢慢喝起来。 不管这对夫妻怎么说的,在外人看来,就是诸葛亮去找过刘玥一次,后者终于回心转意。将牢里一半的人放了出来,虽然多少都带了点伤,但终究没有性命之忧。 而案子也终于算了了,罪魁祸首蒯茽等人抄家灭族,其余人等砍头流放,加在一起有几百人,刽子手的刀都换了几把。一时血流成河,世家也彻底安静了。 而第二天上朝,就有人提出,之所以会有蒯茽的贪墨,就是因为新增加的官员数量太多,职责不明,上下交接不顺,建议理清新增的职位,并进行删减。 刘玥深深思考了半天,久到大家以为她又要发飙了,这才听到南武王的叹息声:“也是孤王的不是,罢了,依卿所言。” 这么裁裁剪剪,人数砍了一半,又因为世家被砍了个血流成河,刘玥趁机提拔了几个庶族和工匠,倒是一时没人吭声反对。 “蒯越……”诸葛亮寻到刘玥,小声道:“他想再见你一面。” 虽说抄家灭族,但蒯越毕竟曾是刘表的心腹,也是自己的老臣,甚至是半个老师。他那么大半年纪,又加上这份感情,最终让刘玥法外开恩赦免蒯氏兄弟,只让他换个地方养老。 可全族都死了,他一个老头还活着有什么意义? 想见刘玥最后一面,或许是为了求情,或许是想确认…… 刘玥沉默了片刻,才慢慢说道:“不见。”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们之间确实有恩情,但这份恩情在一次次的消磨中,已经什么都不剩了。刘表死的那一次,是她最后一次放过蒯氏。如果他们不搞事,就能平平安安。但蒯氏非要加入荆州世家的团体,非要跟随着掣肘她。 当刘缘气冲冲找到自己,向她告状时,就已经决定了蒯氏如今的灭族。 预要取之必先与之。 官位,财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