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 > 第六章人肉饺子(五)

第六章人肉饺子(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嬉嬉闹闹的东市,冷冷清清的醉仙楼。    楼上,相对而坐的是两男子。    其中一人是白衣翩翩的年轻公子,面白如玉,眼睛水亮,另一人,则是紫衣,虽生得好看,但是眉目间笼罩着阴沉沉的光芒,有股戾气,让人瞧着不是很舒服。    白衣公子从位置上站了起来,走到窗边,往远处望去:“这处倒是赏景的好地方,景美……人更美。”    紫衣公子手中握着一杯子,听那白衣公子一句话,手一紧,那杯子不禁碎裂开来了,水便顺着他的手腕滑了下来,湿了衣袖。    白衣公子却像是没看到一般,笑眯眯道:“何兄,你便不来看看这美人?”    他的目光,正对的是卫府,而卫府的门口不远处,隐约可见一个小小的身影。    紫衣公子并没有答他,更没有来与他一起欣赏美人,而是起身,拂袖而去。    姚菀在卫府门口蹲了一会儿,便觉得热得受不了,拐出了崇仁坊,去一家茶肆坐了一会儿。这茶肆有茶和糕点,姚菀只点了一壶最便宜的茶。    咏春茶肆临河而建,凉风习习,又有说书人,比太阳底下晒舒适了很多。    其中说书人的一个话本甚是有趣。    只说长安城外华阴县中有个神医,医术十分高明,远近闻名。一天夜里,突然有人到他家中求医,只说自己家中老母病重,不得上门来看病,便求神医天亮时去家中看看。    神医怜惜那人一片孝心,便应了。第二日一大早,神医便按照那人留下的地方去寻了,等到地儿,却吓了一跳。只因那竟是一片乱葬岗,方圆几里之内根本毫无人烟!    神医又看了那人留下的地址,唤作‘王家村’,而那乱葬岗的墓碑之上,刻得都是王姓之人。那神医吓得没了半条命,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回了家中。这一回去便生了一场大病,半个月后,人就没了。    这是个带着诡异色彩的传奇话本,听客们都心底发毛、不胜唏嘘。    姚菀听得津津有味,却有几个让人好奇的点。    “既是来寻医,又是病重,为何不自己领着神医回去?而要第二日让神医自己去?”    “神医也该有些积蓄,这十几里路,为何要自己走着去,身边也不带个小药童?”    姚菀这话将说话本的先生说得目瞪口呆。    半晌后,话本先生才道:“某不过说个话本,这位姑娘怎么当起案子来审?”    众人俱是哈哈大笑,姚菀也跟着笑了起来。    姚菀歇地够了,便想继续在卫府门口去等。只是她刚走出茶肆的大门,一匹马奔腾而来,扬起了一阵灰尘。    姚菀看着那匹马,不由得觉得那确实是一匹好马,鬃毛浓密,脚步轻盈,与那传说中的马踏飞燕一般。    那上好的马停在了她的面前。    “姚菀。”    姚菀转头望去,便看到卫谚坐在马上,正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他顺着光听着,一张脸也像是蒙在一层金光中,说不出的俊朗非凡。    “上马。”卫谚道。    姚菀连忙一跃便上了马。    “大人,去何处?”姚菀问道。    “去找死者。”卫谚道。    三匹马从东市飞奔而过,而后到了一条巷子口,他们将马拴在巷子口,步行走了进去,最后停在一间坊外。    桂云坊。    长安城最出名的香坊。    桂云坊建于东市一偏僻的巷子里,门口铺着长长的青石板,巷子不宽,刚好容一辆马车过,四周都无甚商铺,十分清静。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桂云坊的生意依旧很好,里面有几人在看香料,看衣着,都是有钱人家的夫人和娘子。    李修玉找到了老板道:“我们是大理寺办案的,把你们所有的香料都匀出一钱出来。”    姚菀坐在桂云坊的后院,她的面前摆着十几种味道的香料。    姚菀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功用。不过卫大人此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她一直思索着如何根据那香找到那名死者,却不曾想的迂回些。卫谚的意思应该是,先寻到那是何种香,再根据那香寻到用香之人。这样一想,就明朗了许多    “这许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影响你的神犬功?”李修玉讥笑道。胡说八道也就罢了,还要连累他们在这里一起浪费时间,不能去查其他线索。    阿牛踩了他一脚。    李修玉瞪他。    “大人在瞪你了。”阿牛提醒道。    李修玉连忙闭嘴。    “这些香气区别很大,不会混了。”姚菀认真地回答道。    她坐直了身体,将那些用布包包好的香料,一个个放到鼻子上闻了闻,等闻到第十个的时候,姚菀的表情终于发生了变化,带着些欣喜,望向了卫谚:“是这个味道。”    她没想到竟是这般顺利。    不过想来,又是意料其中。    桂云坊是长安城最大的香坊,有各种名贵的香。而她从手指上闻到的香,也是富贵人家用的,这两者的重合性其实很大。    她身上用的没有一样是带着香气的,她的嗅觉本来就比普通人强很多倍,相同的香气在她鼻子里就放大了无数倍,所以每闻一次香料,都是一种折磨。    “这位姑娘果然好眼色,这可是上等的香,被称为‘龙脑香’,盛产于波斯和大食国,前几年可是贡品。龙脑香芳香浓郁,若是在洗浴的时候,滴一滴在水中,不仅有益身体,身上的香味还能久存不散。”掌柜道。    卫谚的眼神微微变了。所谓香味本就匪夷所思,姚菀说她能从手指和脚趾上闻出相同的味道,他本来只信一分,毕竟这天下能人异士多。但是却并未抱什么希望,不过因案子陷入胶着状态,试探试探这女子罢了。    “你这里买卖香料可有记账?”卫谚问道。    “自然是有的。”    “可否看看账本?”    掌柜很快便将记录本拿了过来,递给了卫谚,卫谚迅速翻看了一番。    “年龄十五到二十岁之间,富家小姐,经常购买龙脑香。”卫谚道。    他将购买龙脑香的女子挑了出来,又一一地问了掌柜的。要么是年纪大了,要么是这几日还来购买的,却没有一个符合的。    卫谚的眸色暗了下去。    姚菀也不由得有些失望。想要一举找到死者,是没那么简单的,是她操之过急了。    “你的鼻子不管用了。”李修玉道,说完还朝着赵阿牛眨了眨眼,眼睛里明显写着‘看我说的没错’。    姚菀将刚摸过辣香料的手在李修玉的脸上挥过,李修玉吸了一口气便大咳了起来,一张白皙的脸顿时咳得通红。    李修玉怒瞪了姚菀一眼,姚菀却似毫无所觉。    “会不会不是她自己来买的?”姚菀突然道。    购买龙脑香的名录已经列了出来,卫谚指着那些名字问道:“这里可有大户人家的下人?”    “龙脑香这种东西十分珍贵,那些夫人小姐们都要亲自看过品质的,一般不会托人来买。”    “那可有家中有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女儿的?”姚菀问道。    掌柜笑了:“我与这些夫人有过几面之缘,所以印象深些,但是家中子女如何,便不是很清楚了。”    四个人走出了桂云坊,精神都有些低落,本来还以为有了点眉头,但是长安城这么多大户人家,他们总不能一户一户人家去查。即使发现那手指和脚趾都带着龙脑香,依旧是大海捞针。    姚菀走在卫谚的身后,卫谚的脚步突然顿住,姚菀一个没收住,脑袋便撞了上去。    ‘砰’的一声,姚菀撞得头晕眼花,这卫大人的背也太硬了。她后退两步,垂着脑袋。她本就生得白,撞了地方一下就红了。    卫谚的目光在她发红的额头上看了一眼,便指向了那牌匾:“除了桂云坊,还有哪些有名的香坊?”    百科书一般存在的阿牛立即道:“沉香阁或香云坊。”    “去沉香阁。”卫谚道。    他们从桂云坊离开后就去了沉香阁。    与桂云坊的低调完全不同,沉香阁建在闹市区,客人比桂云坊多了许多,平民百姓多了许多。    他们四人走了进去,李修玉跟在最后,已经打了许多个哈欠。    “你们这里可有卖龙脑香?”赵阿牛。    掌柜瞧着赵阿牛一身玄衣,再看着他身后的气势不凡之人,连连点头:“有的。”    沉香阁的客人以普通百姓为主,达官贵人较少,龙脑香卖的也十分少。卫谚将账本翻了一遍,依旧是一无所获。    “再去香云坊。”    香云坊的掌柜是位女子,细心许多,她将客人的信息记录的很齐全,尤其是重要的客人。很快的,一份名录到了卫谚的手里,那里全是购买龙脑香的客人,后面则记录着大约年纪,多久来一次,每次买多少。这份名录一目了然,他们一眼就可以找到想要的东西。    卫谚的目光往下扫,突然顿在一个地方。    姚菀也看到了:“陈家小姐!城中大户陈老爷的女儿!”    陈家大姑娘年方十六,每月的十五都会来买一次龙脑香,这习惯自五年起就没断过。    “今天是月底了,陈家小姐上次来正好是十天以前!”    这句话却如同天籁一般,在二人的耳边响起。    就像一直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突然有一处黑暗裂了口,有光照了进来。    查案有两大好处:    一是金光闪闪的银子,二则是这种云开月明的感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