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 > 第四十八章辨恶钟(五)

第四十八章辨恶钟(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交趾国进献辨恶钟的时候,就已经被人盯上了。    辨恶钟能辨恶,这是交趾国广为流传的,交趾国使者也向皇帝及朝臣普及了这件事。    董掖先利用死囚之事,坐实了辨恶钟能辨恶之事。李相死于辨恶钟前,死状惊恐,便可说明李相是被辨恶钟生生吓死。姚菀作为证人,完全可以证实这件事。    李相死了,还背上恶名。    董掖为何要这么做?    姚菀不禁看向董掖,董掖也正好看着她,像是看清了她心中所想,突然笑了一下,笑得姚菀毛骨悚然。    董掖坐在大理寺中。    卫谚道:“上次董大人请卫某到刑部一坐,今日礼尚往来,也请卫某也请董大人来大理寺一坐。”    董掖的眼睛微微眯起,扫了一圈大理寺的公堂:“大理寺比刑部破败许多,卫大人最近缺钱?”    卫谚道:“大理寺建寺于百年前,而刑部则建于十年前,大理寺并非破败,而是古朴。“    姚菀听着这两人不自觉开始斗起嘴来,不由得有些无语,不知道这两人是不是见了面便是这般。    “董大人为何要与李相打赌,让他来辨恶钟前?”姚菀问道。    那两人终于停止了斗嘴。    卫谚重复了一句:“董大人为何要与李相打赌,让他来辨恶钟前?”    董掖对于他重复姚菀的话很不屑,从鼻子上哼出一声。    卫谚道:“妇唱夫随,董大人嫉妒,也是情理之中。”    姚菀的脸不由得微微发红。    董掖更不屑了。    事情回到正题。    董掖道:“本官不过想证实辨恶钟是否真的能辨恶。”    “那董大人证实了吗?”    “本官不知道。”    姚菀总觉得董掖隐瞒了什么。    卫谚道:“董大人若再不从实说,那董尚书就要变成董囚犯,常住我大理寺了。李相乃是我朝之丞相,突然暴毙,如今民间传闻纷起,并非小事。陛下要本官速审理此案,还请董大人配合。”    董掖沉默了一会儿,便将那日发生的事说了出来。    那一日,交趾国使者带着辨恶钟从城门处浩浩荡荡地走了进来,那钟用一块黑布盖着,所有人都伸长了脑袋想要看清,却连一个角落都没看到。    “大人,您说辨恶钟真的能辨善恶吗吗?”    董掖嗤笑一声:“辨恶钟能辨善恶,那还要刑部作甚?要本官作甚?”    董掖话音落,突然天上便飘下了许多白纸,这白纸很晦气,百姓们见状便立即四处逃散。    董掖走了过去,捡起地上的白纸,便发现那些白纸并非白纸,而是写了字的。    “那上面写得都是刑部大牢里死刑犯的名字,有的用红色的墨写着,画着巨大的叉,有的则是用黑笔写着。”董掖道,“后来,我令人从刑部大牢里带了一些死刑犯出来,里面有些人的名字是用红色的墨写的,有些是用黑色的墨写的,这两类人带到辨恶钟前,红色墨写得全部被生生吓死,而黑色墨写得安然无恙。”    “本官重新翻查了这些活下来的人的案宗,便发现其中有可疑之处。本官对他们的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然后竟发现这些人都是无辜的。”    “无数个夜里,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辨恶钟真的能辨恶吗?”    姚菀听得目瞪口呆,流传于外面的版本简化了许多,真相比传闻更加恐怖。若是辨恶钟真能辨恶,那便是关乎鬼神了。    董掖其实已经动摇了。    经刑部判处的冤假错案,辨恶钟竟然能分辨出来,这种事情仔细想想,便觉得十分恐怖。    辨恶钟真的能辨恶,那还要刑部作甚?    诸如董掖、卫谚这种,他们断狱无数,心中的信仰便是凭着证据与推理断案,而这种信仰突然崩塌,对于断狱之人是十分可怕的。    姚菀几乎可以理解董掖为何要与李相打这个赌了。    李相的善人名声,是整个长安城都知道的。李相为相十载,一心为国为民,从未做过什么以权谋私之事,待百姓如亲人,路上见着人都面带三分笑意。    这样的人必定是不惧辨恶钟的。    这样的人,却死于辨恶钟前。    董掖先是狂喜,觉得之前的都是巧合,辨恶钟辨恶乃是一派胡言。    然而,再深思,董掖突然更为惶恐不安了。    若是辨恶钟辨恶是真的呢?李相这般善人心中或许也藏着一只猛兽……无数双眼睛都看不出来,辨恶钟却看出来了。    这便是董掖急迫地想要追查李相之死的原因。    他想要一个答案。    卫谚道:“李丞相的尸首,还有那些写着名字的白纸,一并交给大理寺。”    董掖离去后,卫谚问姚菀:“你觉得如何?”    “董掖还隐瞒了一些东西。”姚菀道。    “我与董掖其实是师出一门,入门的第一天,师父便说过,断狱者,敬鬼神,不信鬼神。董掖的这一思想根深蒂固,而这一次,他却动摇了,他刚刚所说的那件事不足以令他动摇,说明他知道了更多的事。”    董掖究竟隐瞒了什么?    这后面就像有一双手,推动着这些事的发展。    那双手针对的究竟是刑部的死囚,董掖,还是李丞相?    真相深不见底,甚至连一个角落都窥见不到。    董掖行事倒是果决,很快,卫谚要的两样东西便送了过来。    白纸上写着红字,画着大大的红叉,看起来十分触目惊心,一股冷意透着那张白纸传遍全身。    姚菀盯着那红字看着。    “大人,这字挺好看的。”姚菀道。    别人都只觉得这白纸晦气,上面用红色墨水写着字更加不详,唯有她看出字好看。卫谚摸了摸她的脑袋,挑着她的下巴,令她看向自己:“字好看,还是我好看?”    姚菀已经习惯了他的**:“大人好看。”    卫谚觉得她嘴上像是抹了蜜,不由得想要尝尝。    李修玉在此时走了进来,咳了咳。    以往大理寺的一种大老爷们都是没家室的,李修玉倒是没觉得什么,如今随时随地都有两人在他面前秀恩爱,李修玉深感孤独。尤其这段时间赵阿牛还神出鬼没,他连一个吐槽的人都没了。    卫谚突然拉起她的手,往外走去。    “作甚?”    “李相的尸体必须验,我们必须征得李夫人的同意。”卫谚道。    两人一走出大理寺,到无人的地方,卫谚便勾着她的下巴在她唇上亲了一下,果然尝到甜蜜蜜的感觉。    卫谚带着姚菀,再次来到丞相府外。    “董掖上次亲自登门,被李夫人狠狠地拒绝了。”姚菀道。    “我与董掖不一样。”    “为何不一样?”    “因为菀菀你在我的嘴唇上抹了蜜,我一定将李夫人说得心花怒放。”    姚菀反应过来卫谚在说什么,脸一红,瞪他。    “菀菀是在气我对别的姑娘甜言蜜语?”卫谚故意会错意道,“我错了,以后只对你一人甜言蜜语。”    姚菀被他说得一张脸都通红了,卫谚才心花怒放,大笑了一声,敲开了丞相府的大门。    来门的依旧是老管家。    “大理寺卿卫谚求见丞相夫人。”卫谚彬彬有礼道。    “丞相刚去,夫人忙着处理府里的一众事务……”    “那本官便在这里等丞相夫人闲下来。”    老管家斗不过厚脸皮。    管家将卫谚请了进去。    李夫人脸色苍白,面带愠怒。    “卫大人,丞相已去,就该早日入土为安,你们何时将丞相的尸首送回来?”    卫谚道:“待查明丞相的死因。”    “我与董大人说过,你们破案的方式有千万种,为何要拘着这种不放?丞相活着的时候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死了还不能安心入土吗?”    “夫人,丞相死于辨恶钟前,如今整个长安都在传闻丞相人面兽心,他这般入土,真得能安吗?这并非唯一的破案方式,但是却能协助大理寺破案,尽快还丞相清白。”卫谚道。    李夫人后退了两步,坐在椅子上,脸上浮现出悲伤的表情。    半晌后,她才点了点头道:“你们验。”    得到丞相夫人的同意后,大理寺几位有名的仵作立即聚集在丞相的尸首旁。    丞相死去已有一日,浑身僵硬,脸色发青,意境散发出一股味道。    姚菀的鼻子很灵,一靠近,便觉得一股恶臭味扑面而来。她却没有离开,而是大睁着眼睛看着那些仵作忙碌着。    他们脱下他的衣服,剖开他的肚子……    仵作忙碌了半日,看着依旧睁着眼睛看着的姚菀颇为诧异,这剖尸验尸是十分可怕的一幕,一般人见了都呆不了片刻便相吐,而这姑娘却生生从开头看到了结束。    “死者是死于心梗死。”仵作道,“第一种可能,死者死前受到巨大的惊吓……”    姚菀不由得一惊,李丞相真的是被活活吓死的?    “还有一种可能,便是死者身前服了药。死者便是后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