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水攻(三)
第353章 水攻(三) 许云起与杨炼、张玉龙又回转了杨桥镇,从这里再越过已然水浅的漳河,来到了契丹的兵营。 他们是来过一回的人,北营齐增的卫兵倒也认得他们,只是当他们想要越过北营往南营的颜毅军营之时,却被告之,颜毅已然带着他的军队离开了大名城西,往邯郸扫荡楚军的左翼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许云起和张玉龙都落下一颗心来,正想要离去,却见到齐增怒气冲冲地从北面越过漳河而来。 只是,当齐增骑着马过了河之后,看着宽阔的河面,却有些发呆。 “将军!”卫兵连忙迎上去,同时将许云起三人带到了他的面前。 齐增转头看到许云起这三人,愣了一下,不由得问道:“许夫人还没有走吗?” 许云起心中有些犹豫,她对齐增还是有好感的,再说,青鸾公主也比北汉的灵凤公主,为人要正直了许多,当初在燕京城的时候,也曾帮过自己。 许云起知道,如果尉迟义掘堤灌水,那么齐增的十万契丹汉兵,将首当其冲,成为水中之鳖。 她有些不忍,想要提醒齐增,但是马上又想到,尉迟义一定是绞尽脑汁,想到了这个策略,若是被她识破并且说漏,一定气得要死。虽然她可以与尉迟义为敌,却不能与大楚朝和汉人为敌。 如今,尉迟义所代表的可是华夏汉族一方,若真得败于契丹人,那么好不容易盼来北方几近一统的局面,又将付之东流,说不定到头来,又回变成五胡乱中原时的那种惨境。 天机不可泄漏,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还是静观其变,不要破坏他们双方任何一方的平衡! 想到这里的时候,许云起决定还是把这件事忍在肚子里,不说出来。 见到许云起在发愣,齐增又问了一回。 许云起这才恍然大悟一般,应答着:“其实我们已然离开了,只是半路上想到了什么,所在回来再找颜毅,但是他已经走了。” 齐增道:“颜将军三天前就已然带着他的兵马向西去了,攻打邯郸,此处的两个营寨,如今都是由我看守。”说到这里的时候,却又是叹了一口气,道:“只是,夫人若明天再来的话,连我也见不到了。” “为何?”许云起奇怪地问道。 齐增道:“耶律元帅重新排兵,令我们汉营移往漳河北岸,就是如今他们所在的营帐,他要把契丹铁骑移到如今我们的营寨里来。” “哦?”许云起的心头一动,本想要问一问原因,却又想到自己一个外人,来询问他们的军事部署,并不合适,便停往了嘴。 齐增已然看出了她的疑惑,道:“这也没有什么好向你隐瞒的,你也知道耶律休达那个人,若是有便宜不占,他定然地后悔死不可。” “呵呵,难不成搬到大名城西来,就是占了便宜了?” “是!”齐增道:“颜毅最先抵达大名城,便在西面驻营,这是因为西面地势开阔,若是攻城的话,也比较方便;另外,西面进出也十分得容易,可以与城中的楚军作长久的周旋。但是北面却不行,那里有一条漳河横亘,只要是楚军封堵了漳河上的石桥,就可以将千军万马堵在河的北岸,那地形与瓦桥关无异。” “原来是这样!”许云起点着头。 齐增道:“耶律休达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他要将中军移到城西,非要我们汉军营移往城北,依然呈两面包围之势,围住大名城。” 许云想心头一动,道:“既然如此,将军与耶律休达换营就是了,为何面露不快呢?” 齐增道:“你也知道,那耶律休达虽然贵为南院大王,但是为人胸襟狭小。上一次瓦桥关之败,纯粹是他咎由自取,关我何事?只是我领兵无曾受损,得到了太后的嘉奖,他便心怀不满,处处与我为难。此时换营虽然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我又岂此不知他包藏祸心呢?” “将军此话又当何解?” 齐增道:“大名城中的楚军若要解大名之围,首当其冲,肯定是先击城北,因为城北有漳河为险,只要将我们契丹军队赶过河去,其围自解。” 许云起点着头,齐增的分析也很有道理,任谁都会采用西守北攻的办法,来解大名城之围的。 “还有!”齐增道:“这两日,尉迟义数次出城骂战,直冲北营,耶律休达连失两将,虽然没有令尉迟义想要冲撞北营的计谋得逞,但是耶律休达还是担心会有毗漏,他数次败在尉迟义之手,对他有了一种与生惧来的畏惧。” 许云起到此时,也不能不佩服尉迟义的聪明,他暗地里在西面三十里铺垒坝掘堤,自己却提兵在北城与耶律休达交战,用这种声东击西的办法,来转移耶律休达的注意力,达到他想要的效果,果然是诡计多端。 不过,许云起自己也知道,若是她没有正好看到楚军挖土垒坝,自然也猜不出尉迟义的这些谋略。 “耶律休达让将军什么时候与他换营?”许云起问。 “明日一早!”齐增答着。 许云起马上道:“既然是非换不可,我劝将军马上就换,越快越好,最好在今天晚上之前,换营到位!” “为何要如此急促呢?”齐增不解地问。 许云起道:“若是等到了明日换营,尉迟义正好攻将过来,你们怎么办?” 齐增一愣,许云起说得却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这两天尉迟义天天跑到北营叫阵,若是尉迟义提早地到来,看到两处正在转换军营,那么,一定就会发起强攻。而两军交营之际,却正是最为混乱和虚弱之机,虽然不见得就被楚军击垮,却也是一种危险。 齐增点着头,道:“夫人所言极是,我这就命令全营准备,在傍黑之前,赶往北营;我也要赶往北营,去与耶律休达说明,让他知道,既然他非要换,那么就马上换好了!” “如此甚好!”许云起满意的点着头,自己也觉得做了一件不错的事情,最其马也算是报答了齐增与青鸾公主对他的滴水之恩。 “真是奇怪,这天就算许久没有下雨,河里的水也不应该这么少呀?眼见着越来越少了,难道又是一个大旱之年?”在离开之时,齐增望着已然渐出了河床沙洲的漳河,随口嘟囔了一句,并不在意,与许云起拱手作别。 许云起的心头忽地一跳,随即又平复了下去。 第1卷 巍巍太行 354章 水攻(四) 354章 水攻(四) 离开了齐增的军营,许云起与杨炼、张玉龙再一次来到了杨桥镇,天色已晚,他们也只能在这个镇上再过一夜,等到明天天亮之时,再行西去。 重新住回到了杨家老店,那个老板还在奇怪着,这一行三人一早就离去了,却又在傍晚前回来。细问之下,许云起也只是说西面在打仗,路途阻隔,只能等到第二天再走。 进入了客房中,张玉龙还有些担心地问道:“夫人,你说那水会不会淹到这里来呢?” 许云起摇着头,道:“杨桥位于漳河的北岸,若是尉迟义扒开漳河的北岸河堤,自然会淹到这里来;但是,尉迟义的目的肯定是要了水淹大名城西的契丹军营,要扒的自然是漳河南岸大堤。” 杨炼也道:“是呀,若是水向北扑来,那又流到了河里去了,怎么可能淹到这里来呢?” 听到此话,张玉龙放下心来,却又道:“夫人对齐增也算是已尽了情谊,他若没有听从夫人的所言,当夜之前与耶律休达换营,怎么办?” 许云起道:“我与齐增也算是朋友,但并非是知己知交,他当初在燕京帮过我们,如今,我们把话说到那个份上了,他若是不听,也没有办法,或许这就是天意!” “为什么夫人不把话直说给他呢?”杨炼不由得问道。 许云起看了他一眼,道:“要说的话,大名城之战,可是关系到大楚朝的生死,尉迟义不可谓不殚精竭虑,我们本是事外之人,虽然与尉迟义有仇,却又何必要拆他的台呢?再说,若是大名城尉迟义战败了,契丹必要起亡楚之心,那将又是生灵涂塌,一场旷日持久的浩劫。就算是对于我们太平寨来说,也只能是大楚胜,契丹败,否则,只怕太平寨也没有安稳的日子可过!” 两个人想了想,一起点着头。 张玉龙问道:“尉迟义掘堤,水淹契丹营寨 之后,结果会如何呢?耶律休达会撤兵吗?” 许云起道:“这就要看尉迟义狠不狠了。” “此话又怎么说?” 许云起道:“若是尉迟义孤注一掷,那么在水淹城西的同时,他会出兵全力攻拔城北的契丹兵营,齐增新换营寨,必定立足不稳,很可能一攻而破,如此一来,就算是耶律休达被水袭之后,损失不大,也只能退兵了,否则,若等到后面的楚军围上来,斩断他北归的去路,他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么说来,大名之战不就一战而定了吗?”杨炼也道。 许云起又摇了摇头,道:“这也要看耶律休达的本事了,如果他能够收拢败兵,放弃围攻大名城,而是拒守大名之北的洺州、丰州和邢州一线,尚能够与尉迟义进行对峙。因为这些地方是被颜毅攻拔的,而且已然划入了契丹的治下。他们的兵力毕竟占着优势,除非今夜一战,契丹人损失过半!” “若是耶律休达败了,颜毅又会如何应对呢?”张玉龙此时最为关心的问题还是自己的弟弟。 许云起道:“明天一早,咱们必须要尽早离开此地,赶往邯郸,这个时候,对于楚军和契丹人来说,颜毅的任何动作,都是整个战场上举足轻重的。他若坐视,则契丹必败无疑;他若继续守在邯郸城,那么尉迟义定然不敢全力去追击契丹人,否则,就有被颜毅趁势攻夺后路的危险。” 张玉龙又道:“在来时的路上,我收到情报,知悉金崎已然带着泽州那边撤下来的河内兵,赶往了邯郸而来,也不知道此时是不是已然与颜毅交上了手。” 许云起道:“金崎不是颜毅的对手,定然会大败。” 杨炼道:“夫人赶往邯郸去见颜毅,是要他如何应对呢?” 许云起道:“自然是要他看清形势,为自己谋好打算。” “他又有何好的谋算?” 许云起道:“此一战之后,契丹人若退走洺州、邢州,便已无灭楚之力了,这个时候,对于我们太平寨来说,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尉迟义那么轻易地结束战争,你们不觉得他们相持的时候,正是我们太平寨发展的最好时机吗?” 杨炼与张玉龙面面相觑,根本不明白许云起在说些什么。 许云起笑了笑,道:“我们要让颜毅占据邯郸,与契丹人在洺州形成犄角之势,这个时候,虽然大名城之围已解,但是对大名合围形势并没有彻底地改变,洺州位于大名城之北,邯郸又位于大名城之西,不管尉迟义攻哪个方向,都会有腹背受敌的威胁,所以尉迟义最聪明的办法,当然还是守在大名城不出,抽调其他的禁军来攻打邯郸和洺州,这样打下来,没个一年半载的,只怕分不出胜负来。” “夫人为什么想要让双方战事胶着呢?”张玉龙有些不解。 “他们打他们的,咱们太平寨正好可以发一发战争财,把咱们的火枪卖到契丹去,到时候,两百两银子一把枪,也是会有人要的。”许云起道。 张玉龙没有说什么,倒是杨炼吃惊地看着许云起,也许是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弱小的女子,竟然还有这般的头脑,便是在双方打仗的时候,也能想到做她的生意。 若果是如此,太平寨不发财那才怪了呢? “只怕最终还是楚军会胜的!”张玉龙判断着道:“楚国国力雄厚,别说耗上一年半载,便是三五年也应该没有问题的。只是契丹耗不起,他们的地盘虽然大,但是却没有多少的人烟。” 许云起诧异地看着张玉龙,忽然发现这个弟弟的大舅子,自从接手了太平寨的谍报组织之后,人也跟着变得聪明了起来,他竟然能够看出这场战争的实质性内容,那就是两国之间国力的比拼。 “你想要说什么?”杨炼不明白地问道。 张玉龙道:“我只是想要知道,若是最终契丹人还是败了,颜毅他们怎么办,难道跟着契丹人去燕京吗?再说,他他们那么多的人,契丹人会放心的让他们去燕京?” 这的确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许云起笑了笑,道:“你们把栾山给忘掉了!” “北汉?”两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