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064 章
苏妧在到来洛阳的路上,曾经想过可能会是粮食不够, 可她没想到竟然是药材不够。 百里夷对此也无能为力, 他说洛阳县令已经在向洛阳当地以及附近的药商求助。药商当中, 也有仁义者是慷慨解囊的,可也有的药商趁机要价。 要的并不多, 不过是比平时多两成的价钱。因为洛阳县府如今囊中羞涩,只能赊账,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将借条给清了, 因此多出两成权当利息。 灾难当前, 世人自顾尚且来不及, 又不是为民请命的朝廷官员,哪有功夫去管他人的生死? “这一味药材十分重要, 虽然并不算昂贵, 但需求量大。” 苏妧听着百里夷的话, 又问:“不能由其他药材替代吗?” 百里夷摇头。 其实如果洛阳县令狠心一点, 大可带着官兵去那些药商之家。如今人命关天,又岂是发这种不义之财的时候?不过……若是那样的话, 那些药商日后要如何信任朝廷? 苏妧想起了原匪。 而这时百里夷说道:“户部侍郎家中的郎君, 倒是个仁义之人, 一直派人送了药材来。说若是还有什么难处,尽管与他说,只要他能尽绵薄之力, 自当尽力。” 苏妧默默地囧了下,真是她想什么, 百里夷就说什么。 苏妧安慰百里夷:“百里伯伯请放心,既然如今太子和御史中丞都到了洛阳,自然会想办法与洛阳百姓一起共度难关。太子此行还有两名太医随行,我让他们到此间来给百里伯伯搭一把手。能帮百里伯伯,那便是帮了洛阳百姓。” 百里夷听苏妧这么说,也并没有推辞。 他顾不上和苏妧叙旧,苏妧也顾不上跟老人家说一说父亲和母亲的近况,就匆匆告别。 李震和杨宜歆正在小屋外等着苏妧出来,杨宜歆等苏妧的时候,还到处走了走,她看到那些染了病的老弱妇孺,心中有着说不出来的难过。 在此之前,在锦绣堆里长大的万泉县主,对民间疾苦四个字,不过是从书本上看来,从父亲等人嘴里听来,何时这样亲眼所见。而眼前的这些人,令杨宜歆心中大为震动,她整个人都不好了。 苏妧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皱着一张脸的杨宜歆。 “苏妧,你可出来了!” 她像是看到了救兵似的上前捉着苏妧的手腕,然后说:“我们赶紧离开这儿。” 苏妧有些不解:“怎么了?” 杨宜歆:“这些人都在生病,不好看。” 她这话一说,旁边的李震瞥了她一眼,说道:“生老病死,并不能由人做主。日后你也会有生病的时候,若是知道有人这般嫌弃你,你心中该会如何想?不对,你在府中尚且有人照顾,而如今的这些人,连片瓦遮头的地方都没有。” 李震不说还好,一说杨宜歆就十分生气,她瞪了李震一眼,“我怎么样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不嫌弃他们,那你怎么不去帮他们?” 而且她又不是故意嫌弃那些人,她只是一时没有心理准备而已,她是真的没见过这么多生病的人!臭李震,可恶。杨宜歆越想越委屈,越委屈就越是对着李震瞪瞪瞪。 李震给了杨宜歆一个“你简直是无理取闹”的眼神,然后朝苏妧微微颔首,“太子妃?” 苏妧:“我们先回去。” 回去之后,苏妧让李震和杨宜歆去将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换下,然后让藿香拿去处理。 藿香听着苏妧的吩咐,有些惊讶,“太子妃,方才您去了哪儿?” 苏妧有些无奈地看了藿香一眼,说道:“跟你说了也没用,你先去处理这些衣服。万泉县主底子有点弱,你叮嘱一下冬青,要密切留意县主的身体情况,若是有什么恶心想吐的症状,及时来告诉我。对了,徐九呢?” 藿香:“徐九跟着殿下去了县衙,还没回来。” 苏妧点头,想了想,觉得还是先去找一下李震。 刚才在路上,她已经将洛阳很可能已经爆发疫情的情况告诉了李震。 李震当时没有说话,因为原匪也在洛阳,也一直在跟李承乾联系,可原匪并没有说洛阳有疫情之事。但苏妧说了,是到三天前开始有人药石无用身亡的,想来是之前一直没当回事。等到严重之时,他和李承乾已经在到洛阳的路上了。 李震看到苏妧到前面来找他,并未觉得惊讶。因为李承乾自将苏妧立为太子妃开始,许多事情都不曾避讳苏妧,当初要找原匪商量开商道之事要带着苏妧,如今到洛阳来巡视也带着苏妧,可见太子殿下从未有过要苏妧当一个寻常的后宫女子。 或许,身为未来储君的妻子,她也不能只是一个后宫女子。 李震朝苏妧微微倾身,“太子妃。” 苏妧走了过去,她不便过问李震到底在忙些什么,只是觉得李承乾回来了的话,应该首先要找的人,就是李震。不久前在祠堂里看到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苏妧心里也有些没底。 她想,这次到洛阳不会要出什么事情?原匪那家伙,靠得住吗? 李震对苏妧的出现虽然不惊讶,但也闹不明白苏妧是为何到前面来,可看她到了前面也没叫人做什么,只是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若有所思的模样。 李震想了想,觉得苏妧大概是要等李承乾。 于是,李震也没打扰她在旁边发呆,只管去忙自己的事情。 李承乾回来的时候,后面还跟着一个御史中丞。他们这次去了洛阳县衙,了解了一下洛阳的灾情,洛阳的房屋摧毁情况和百姓的财物损失跟上报的虽然有差,但差不太远。 朝廷并未对此盲目乐观,但方才县令提到说如今洛阳城中有部分百姓因为误喝了污染的水源生病,被集中收容在县衙指定的地方,近日可能会发生药材短缺的情况。 李承乾进了自己的地方,御史中丞还在跟着他。 李承乾:“方中丞,你怎么还跟着我?” 御史中丞姓方,名易文。 方易文听了太子殿下的话,哭笑不得,“殿下,臣还有事要与你商议。” 李承乾脚步不停,“唔,你还有什么事?” 方易文说洛阳虽然遭逢水灾,可官府自己也是有准备的各种常用药材,若是情况不严重,又怎会发生药材短缺的情况?此事是否有隐情? 李承乾:“若当真是另有隐情,那便派人去查。当务之急,是否先让县令将短缺的药材报上来?” 方易文:“要上报朝廷吗?” 李承乾:“报回长安的话时间太长了,一来一回,还要经由中书门下各部,不知要多少时日。” 等到朝廷的药材来,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方易文心里一沉,“那该如何是好?” 洪水不仅冲毁了洛阳的房屋,也冲毁了道路,原本四通八达的洛阳水路有的地方被大树拦住需要清理,陆路有的也被冲毁需要抢修。 李承乾:“不急,若其中有隐情,也并非是你我在此猜测便能好的。先让我们带来的人四处走访一下,白天的时候太子妃说她想出去走走,她也是精通医理的,或许会有些发现。” 方易文一听太子殿下又在说太子妃,正想说太子妃是后宫女子,虽说才学出众,可这些跟百姓有关的事情她又怎会了解呢? 话到了嘴边,猛然想起自己不久前说太子妃是不是跟来游山玩水,结果他晕马车的时候,太子殿下也不让太医给他看,直接让太子妃出来露一手。虽说能得太子妃亲自医治,是无上的殊荣,可方易文又怎会不清楚这是太子殿下少年心情,故意要将太子妃的本事在他面前显示出来呢? 前几天被打脸的场景如今想起来依然令方易文老脸一热,他选择了闭嘴。 李承乾踏进了院子,抬眼便看到苏妧正站在前方。 一袭常服的太子妃,娥眉淡扫,站在前方的树荫下朝他露出一个微微的笑容。 李承乾见状,大步走了过去。 “怎么在这儿?” 说话的对象是太子妃,太子殿下的声音都放轻了。 跟进去的方易文也没料到会看到苏妧,愣了一下。 苏妧:“我和万泉方才在李侍卫的陪同下,出去四处转了转,发现了一些事情。” 李承乾也没让方易文回避,问道:“发现了什么事儿?” 苏妧将她遇见百里夷的事情告诉了李承乾和方易文。 李承乾没说什么。 方易文倒吸了一口气,“洛阳县令竟敢隐瞒疫情?好大的胆子!” 苏妧看了方易文一眼,然后跟李承乾说道:“一开始只是情况并没有恶化只当做是水源导致的,后来变严重了,因为涉及的人数较多,如今上报朝廷也来不及了。殿下,你还记得百里夷吗?” 李承乾点头,“自然是记得的,你的医术就是他教的。” 苏妧:“如今在指定地方医治病人的,是百里夷,他是三天前有人开始丧命后洛阳县令特别请他来的。我与李侍卫也去看了一下情况,确实比较严重,但还没到不可控制的时候。殿下,可否让随行的太医前去听百里夷指挥?” 方易文说:“那怎么行?随行的太医都是宫中尚药局的好手,怎能听从一个民间大夫的指挥?” 苏妧:“……” 李承乾默了默,回头看了方易文一眼,他本想板着脸,但想了想,便带上了一副十分好说话的神情,跟方易文说道:“方中丞有所不知,百里夷号称民间圣手,圣人当初也萌生过要将他招揽进宫的念头,不过此人性格怪异,婉拒了圣人的好意。大概此事年代久远,所以不为方中丞所知。但百里夷在长安,也是颇有名气的,当年杜相杜如晦缠绵病榻之时,他也曾为杜相治病。” 方易文闻言,脸色顿时憋得通红。他并不是没听过百里夷的名气,只是如今苏妧这么堂而皇之地跟李承乾说起这些实情,令方易文有些不太舒服。 御史中丞虽然一身儒雅气质,可却有着与气质截然不同的性格,是一板一眼的刚正不呵,并且多少有些时下古人的恶习,轻视女子。 方易文大概没想到太子殿下会这么好脾气地跟他解释,愣了下,随即有些不好意思,手脚都不知道该要怎么放,“那、那个,殿下提醒得极是时候,臣想起来了。” 李承乾:“那我让随行的太医前去给百里夷搭一把手,御史中丞没意见?” 御史中丞:“没意见!绝对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