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八十年代翻身记 > 第32章

第3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宁宁, 今天有工作岗位批下来了。”    就是这么恰好, 赵向东要跟媳妇儿说的, 也是有关工作的事。    “啥意思?”    姜宁诧异, 难道军区还帮忙安排家属的工作吗?不过恐怕自己是接受不的了。    “这岗位是给我的么?”    如果是,这肯定是家属福利之一,既然是福利,接受皆大欢喜,不接受也没啥。    因此姜宁也仅仅诧异一下而已,并没将拒绝放在心上, 她伸手将丈夫拉到身边坐下, 脑袋歪在他的颈窝蹭了蹭, “东哥,你给我说说呗。”    她声音软软带些憨意, 赵向东嘴角翘了翘,顺势探手将人搂住。    没结婚前,媳妇儿是个笑容明媚落落大方的好姑娘, 结婚后她依旧是个好妻子,但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她私底下待他极亲昵, 会体贴人还爱撒娇,他疼她入心坎。    他微微笑着,到底是个小姑娘哟, 要人疼着宠着才高兴, 不过他甘之如饴是了。    赵向东调整姿势, 让媳妇儿靠得更舒服,姜宁顺势偎依进他的怀里来,他索性两手环抱,将人抱到腿上坐着。    两人这般下颌贴额头靠着,他才笑道:“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你有竞争资格,但具体上岗得看评估安排。”    姜宁奇了,立即仰脸问:“这咋说的呢?”    赵向东这才将部队的政策,以及这次岗位的安排细细道来。    军官家属为了支持丈夫事业,天南地北离乡别井,住进了家属区来,部队也是想尽全力安排妥当的,这点不容质疑。    这其中最要紧一项,就是工作了。    军官们很少没有家庭负担的,尤其是农村出身的,老家人一大串,压力很大,如果能顺利解决军嫂的就业问题,会让小家轻松很多,军官们更心无旁骛展开工作。    想法是很丰满的,可惜落实下来却也有些骨感。    首先是就业岗位问题。    这得部队与地方沟通,拿到了合适的地方岗位后,才能安排下去。但问题是地方压力也很大,数量庞大的知青返城后,能安排上工作的只占少数,地方焦头烂额,能均出来的岗位真心不多。    另外还有一个大问题,城里来的军嫂还好些,她们本来就有工作经验,找个相关岗位安排下去就得了。    换了农村军嫂就棘手太多了,她们大多只会耕田种地,没有合适的才能,就算有岗位,空投下去也不行呀,咱们不能给地方增添麻烦扯后腿不是?    总而言之,僧多粥少,兼农村军嫂就业尤其困难,她们基本只适合类似工厂车间之类的岗位。    杨市军区综合以上客观条件,开会讨论过以后,对争取回来的就业岗位问题有了以下安排。    各军属区凡有新增军嫂迁入,就业背景年龄等一律报上来,等部队争取到新一批的地方岗位以后,再按照这个数据调整安排下去,尽量公平,且不浪费岗位。    当然了,这岗位少,不可能按人头批的,通常累计下五个新增军嫂,能批下两三个岗位就不错了。    岗位分下去以后,再由下面根据个人能力,家庭条件,再选中具体上岗者。    至于具体分配原则,若都能胜任,一般会稍稍向家庭条件困难者倾斜的。    等该轮竞争上岗过后,这一批新军嫂就不再拥有优先分配岗位权,因为以后还有更新的军嫂进驻,得尽量资源均分。    换而言之,除非新军嫂都不合适岗位,或者主动礼让,否则后面岗位是轮不上老军嫂们的。    只是不合适没可能,上面是看资料分的;而主动礼让可能性微乎其微,工作大家都盼着,谁会让出来?    直白点儿讲,机会只有一次,没竞争过来,就只能闲在家里了,好比曹来喜等人。    现在,赵向东之所以和媳妇提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姜宁比较幸运,她刚来,上面就给本家属区批下了一个就业岗位。    “是镇上罐头厂的,听说是质检岗位。”镇上,是附近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叫平山镇,走过去也就大半小时。    姜宁所在家属区位置比较偏,以往安排过来的岗位大多在市里,路程就是大问题,上下班很麻烦,有些军嫂不得已只能住宿舍了,每逢假期才能回来。    这个罐头厂工作的好处,不言自喻。    “只是咱家条件要比王建国家好,你未必能选上,我也就先给你说一下。”    赵向东说的,姜宁听得很明白,这一批新军嫂,就她跟对门刘文娟两人,而岗位只有一个,按照部队倾斜困难者的分配原则,刘文娟的上岗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不管怎么样,赵向东都要给自己媳妇儿说一下的,他安慰道:“选上你要做就做,不做也没啥,要是选不上的话,咱家还和之前一样。”    在他眼里,男人养媳妇儿天经地义。    这话赵向东说得真心,姜宁听得也高兴,她瞅了他一眼,“我这么年轻,当然不能闲在家里浪费时间的。”    她不等他接话,立即补充一句,“不过,我对罐头厂的工作没有想法。”    说起这个话题,姜宁直起腰与丈夫对视,十分认真地说:“现在是个好时候,待在厂子里头当工人,实在是太浪费了。”    “宁宁,你的意思是……”    赵向东不笨,脑子一转联系起老家的事,他就明白了七八分,“你是想继续做买卖吗?”    媳妇儿严肃,他姿态也十分端正,认认真真询问着,却没有排斥阻止的意思。    这种态度挺难得的,要知道时下以工人为荣,而小摊贩多是由返城无业知青,或劳改犯从业,因此不大被人看得起。    就像南坪村的姜家,红联摊子能赚钱,村里不少人都知道,但窃窃私语还是有的,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姜父姜建设请假帮忙,简直不务正业。    “怎么就干上这个了,虽然赚钱多点但也丢人啊,姜家条件那么好,咋就看不开。”    “姜家老二幸好还有工作,不然怕是说不上好姑娘咯。”    诸如此类的流言很多,放在后世挺不可思议的,但在眼下却是主流。    不过看此刻赵向东的神情,显然姜宁说干,他就支持。    姜宁很高兴,重新搂住赵向东的脖子,笑道:“嗯,我二哥在纺织总厂有关系,我打算做个服装的买卖。”    “做买卖前途比工人好太多了,现在国家要改革,以后肯定跟现在不一样的。”    她娓娓道来,说完自己打算,又道:“我今天时间有点多,在杨市逛了逛呢,找到了个很合适的铺面,打算明天去签下来。”    “嗯,你喜欢做就好。”    对于妻子,赵向东并非掌控欲极强的那种男人,相反他很尊重对方,闻言点了点头,他又关切道:“你自己行吗?要不我明天请假和你去。”    “咋就不行呢?西河坊那地儿人来人往的,怕啥?”现在治安还挺好的。    姜宁坚决拒绝陪同,赵向东只能作罢,他复又叮咛道:“家里存折在你手里拿着呢,你爱咋用咋用。”    他知道媳妇儿手里有钱,但不知道具体数额,想着如果不够,怕她心有顾忌不肯往存折伸手。    此言一出,姜宁笑靥如花,她凑上前使劲唧丈夫一记,“嗯。”    钱她肯定够,但他不知道,眼下这话,已足可表明支持程度与他的心。    媳妇儿主动献吻,赵向东眉眼含笑乘胜追击,正事谈完,两人腻歪半响,他才随口询问道:“那咱家要放弃这次上岗竞争吗?”    赵向东想法简单,既然媳妇儿不打算上岗了,那报告上去省点功夫也挺好的。    “放弃啥呀?不是说我机会小吗?咱不管就成了。”    如果是别人,姜宁也就无所谓点头了,可惜换了刘文娟,她却不大乐意。    得悉换房前因后果以后,她对刘文娟越发不感冒,你嫌吵闹难道我家不嫌,你想换可以换一楼四楼呀,盯着她家算咋回事?    让对方忐忑几天才好,没得心想事成惯坏了。    姜宁也没掩饰自己的小心思,直接将这事儿告诉了丈夫,末了不满嘀咕了几句,“选上了我不说,但我就不爱让着她,凭啥?”    赵向东以前不住家属区,这回事还真是头次听讲,无语了半响,“王建国这人还成的。”    至于刘文娟这战友媳妇,他没有评价,但其实也是另一种隐隐表态。    既然媳妇儿不乐意,他也不再说主动退让的话,大掌轻拍了拍她背,“好,你坐着,我给你拎水洗澡。”    “嗯。”    姜宁被轻轻放在实木椅上,她不忘对丈夫强调了一句,“今天我很累了,洗了后得马上睡觉的。”    “睡觉”两字咬得特别重。    “好。”    赵向东含笑,说真的,媳妇儿都很累的,他心疼着呢,是绝没其他想法的,不过瞅了瞅她格外严肃的表情,他不禁反省了下,自己这几天是不是来得凶了点儿。    不过姜宁面泛绯粉,朝气勃勃,让他立即抛开的这个念头。    肯定没这回事,看他媳妇儿精神多好,身体多健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