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后娘[穿越] > 第200章 自暴自弃

第200章 自暴自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钟建国起身朝三娃脑袋上一巴掌,就去客厅接电话。    三娃冲着钟建国的背影挥挥拳头。    宋招娣咳嗽一声:“干什么呢?”    “活动筋骨。”三娃连忙收回手,走进来,“娘,我帮你洗菜。”    宋招娣:“你爸洗好了。”话音落下,二娃进来,“是不是廉烈?”    “是的。”二娃道,“廉叔问你找他是不是要说大堂姐的事,我说对的。我跟他说妙妙接已经结婚了,他吓一跳,还问怎么这么快,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然后爸爸就把电话拿走了。”    宋招娣:“我当初都吓一跳,何况廉烈。”顿了顿,“偷鸡不成蚀把米,说的就是施爱莲那种人。”    “她这么折腾,吴老头都不骂她吗?”振刚很好奇。    宋招娣笑道:“她哭哭啼啼说为吴家好,你们觉得吴家人会责怪她吗?”    “应该不会。”二娃想象一下,“那个女人真厉害。”    宋招娣:“你们以后遇到那种人,离远一点。这样的人防不胜防,不要觉得自己聪明,不会她被唬住。”    “你跟他们说这些没用。”钟建国走进来,“只有他们把人带回来,你试一下。”    宋招娣:“我?我怎么试?”    “婆媳矛盾。”钟建国提醒她。    三娃看了看他爸又看看他娘:“爸爸让娘当恶婆婆?”    “出去,这里没你的事。”钟建国瞪他一眼。    三娃撇撇嘴:“出去就出去,你以为我想在这里当电灯泡啊。”不但自己出去,还把二娃和振刚拽走。    钟建国盯着他走远,才说:“廉烈说他会跟他前小舅子讲,叫他那边留意着。”    “除了这个没说别的?”宋招娣问,“比如给刘苇介绍对象,我和刘萍讲过。”    钟建国:“没有。估计是刚到家就给咱们打电话,刘萍还没来得及告诉他。”    “爸,大姨夫的电话。”    二娃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宋招娣心里一咯噔:“不会出事了?”    “可能。”钟建国听宋招娣说过,杨氏的身体不大好,“自从你们村里安电话,这是你大姐夫第一次给咱们打电话。”说着话就往外走。    宋招娣连忙擦擦手跟上去,见钟建国一脸凝重,等他挂上电话就问:“是不是?”    钟建国点点头。    宋招娣:“那我现在就去收拾行李,明天一早走。对了,记得去学校帮我们请几天假。”    “没有们。”钟建国道,“杨婶是你大姐的婆婆,你大姐夫说他们仨就不用过去了。还说二娃和振刚今年得参加高考,叫他们好好复习。”    宋招娣回想一下:“我隐约记得我姨的公爹去世,也是我娘和我爹去的,我们几个没去。那,你们仨就别去了。”    “行李回头再收拾。”钟建国道,“我帮你一起收拾。”    宋招娣点点头,回厨房继续做饭。    翌日早上,宋招娣只身一人前往滨海。到达县城汽车站,宋招娣就看到大力。    半年没见,大力长胡子了。宋招娣见他的胡子很长,忍不住问:“怎么不把胡子剃掉?”    “我爸说,剃掉会长得更快。”大力道。    宋招娣顿时无语:“你不刮胡子,该长还是长。”顿了顿,“你小姨夫每天早上都刮胡子,两天不刮,下巴上就漆黑一片。别听你爸胡说,胡子邋遢,人家姑娘看见你都不想跟你说话。”    “那我回去就刮掉?”大力忙问。    宋招娣:“送走你奶奶再刮。对了,你身上的衬衣是谁的?我瞧着怎么有点小。”    “我爸的。”大力道。    宋招娣不禁翻个白眼:“是不是你妈说你现在还长个,叫你先穿你爸的衣服凑合一下,过年的时候再给你做新的?”    “不是。”大力道,“我妈说我现在还是学生,没必要穿太好。”    宋招娣叹了一口气:“你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她。回头我找她谈谈。正青春的小伙子,穿的跟老头似的,她也不觉得丢人。”    大力“嗯”一声,没说话。他知道就算他拦着,宋招娣现在答应了,回去还是会数落他妈。    宋招娣到小宋村的第二天,杨氏就下葬了。因刘洋和宋来宝都有心理准备,倒也没觉得杨氏走的突然,也没太伤心。    杨氏下葬当天,宋来男和她丈夫去了,段大嫂老两口,刘萍和廉烈以及刘苇也去了。刘洋的父亲的尸骨还没找到,刘洋做主把杨氏的骨灰埋在小宋村。他日找到他父亲,再把两人迁回老家。    刘洋的决定,段大嫂一家没意见。段大嫂也觉得埋在这边合适,逢年过节,刘洋都能带着几个孩子去看看她。    送走段大嫂一家,宋招娣并没有回去,第二天早上就拉着宋来宝去镇上买一堆布。    宋大力本来要跟段大嫂他们一块回滨海,被宋招娣拦住。布买回来,宋招娣去借个尺子,给三个外甥每人裁四套衣服。    宋来宝看到桌子上一大堆布,眉头紧皱:“你给他们做这么多衣服干什么?”    “做了穿!”宋招娣看她一眼,“我这次真应该把二娃他们带过来,叫你看看我们家孩子穿的什么,你家孩子穿的什么。”    宋来宝:“你和钟建国一个月几百块,我们能跟你比?”    “你们地里种着稻子,爹娘养牲口,你和姐夫上班,说不定一年赚得比我们还多。”宋招娣道,“我们家,不算自立和更生,还得养五个孩子,你们家才三个。”    大力就知道姐俩得叨叨:“小姨,我们家准备盖房子,盖两处。”    “盖这么多干什么?”宋招娣不禁问。    大力:“我妈说以后家里人多了,不多盖一处,住不下。”    宋招娣想一下:“这样啊。”    “是呀。”宋来宝道。    宋招娣:“你在这边盖,不如在县里买块地盖了。”    “县里?”宋来宝以为自己听错了。    宋招娣:“大力以前说过,希望毕业后能回来,现在还是这么想的?”    “姥姥和老爷年龄大了,我爸妈也不小了,我在县里,家里有点事,我也能帮上忙,不用到处求人。”大力道。    宋招娣:“那就去县里买地。以后你们去县里过年。也省得他们往这边跑。”顿了顿,“冬天经常下雪,这边都是泥路,来回也不方便。”    “小姨的主意好。”刘根突然开口,“妈,你搁县里盖房,我去县里上学就不用住宿舍了。”    宋招娣瞥他一眼:“你想的挺好。你妈就算搁县里给你们哥仨一人盖一处大瓦房,你也得住宿舍。住在家里,没人管没人问,你还不上天?!”    刘根脸色微变:“我去看看牛吃饱了没。”不等宋招娣开口,转身就走。    “他怕你?”宋来宝数落刘根一句,刘根会回她十句,见刘根没还嘴,宋来宝很惊讶。    宋招娣:“可能。大姐,你们现在住的房子确实得推倒重新盖,我还是建议就盖这一处。”    “可县里也没有咱们认识的人,人家会把地卖给我们吗?”宋来宝很担心。    宋招娣笑道:“你找村长跟你们一块去,把大力也带上。回头人家要是问大力是谁,你就说是你儿子,在滨海师范大学读书,明年回县里教书。”    “按照招娣说的办。”宋父想到其中关键,“我明儿就去找村长,就说大力明年回来,怕学校没老师宿舍,想给他盖一处房子。”    宋来宝皱眉:“我没听懂,大力回来跟买地有什么关系。”    “我听同学说县一中的老师,学历最高的是大专。”大力道,“我是本科。咱们找的人如果有孩子,想叫我辅导功课,肯定会帮咱们办这件事。”    宋招娣点头:“大力说得对。就算用不着大力,听到大力是大学生,人家也会高看一眼。更何况咱们华国人讲究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那我们试试。”宋来宝问,“你什么时候走?”    宋招娣:“明天一早就走。””    “那我给你煮几个鸡蛋,留你路上吃。”宋母道,“咱家的玉米还可以吃,我再给你煮几个玉米。”    宋招娣顿时一脑门黑线:“娘,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吃不了就给别人。”宋母道,“去年建国的舅舅和蔡老师来看我们,都跟我们说了。他们当初来我咱们村,就是因为你跟人家蔡阳闲唠嗑,蔡阳才把他爸弄到这边。    “今年春节,以前在咱们村的那些知青也来了。他们说当初要不是你跟他们说以后会恢复高考,他们就,就那个什么来着?”    宋父:“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对,就是这个意思。”宋母道,“结一份善缘,说不定以后又能碰到个像蔡老师那么有本事的人。”    宋招娣点头:“好。我听你们的。”    翌日中午,宋招娣拎着六个玉米,十个鸡蛋,以及十张鸡蛋饼和几件衣服,登上火车。    北方这时候还不甚热,早上做的吃食能放到中午。宋招娣觉得鸡蛋饼放到晚上会变味,坐上车就打开油纸,她先吃一张饼,然后给坐在她对面的一对带着俩孩子的中年夫妻五张饼。    到了晚上,又给人家四个玉米。吃的那家人忍不住问宋招娣带了多少吃的。    宋招娣当然不能说实话,就说我娘总怕我吃不饱。    吃了宋招娣的鸡蛋饼和玉米,中年夫妻很不好意思,就把包里的樱桃拿出来,发现宋招娣带着喝水的瓷缸子,就给她倒满满一缸子。    宋招娣笑着收下,把包里的鸡蛋拿出来,十个鸡蛋,五个人,正好一人两个。中年夫妻懵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中年女人犹豫一会儿,接过鸡蛋,把剩下的樱桃给宋招娣。    早两年还没人敢拿自家产的东西出来卖。今年宋招娣来滨海两次,都看到有人挑着扁担兜售自家产的东西,便把樱桃还给对方,打算到申城的时候再买。    对方不要,宋招娣就说她得坐两天车,到家里樱桃就坏了。瓷缸子里的这些就够她吃的了。    中年夫妇听她提“两天火车”,便问宋招娣去哪儿。宋招娣跟他们说去杭城,一来二往,几人熟了。    中年夫妇做两站就下车了,临下车时还跟宋招娣说他们家在哪里哪里,宋招娣要是来这边,一定要去他们家坐坐。    宋招娣笑着说好。    坐在车里看到中年夫妇一人牵着一个孩子,急匆匆往家赶,宋招娣却不由自主地想到,放在后世,别说叫她去家里坐坐。她多问一句,人家都会把她当成心怀不轨之人。    有人下车就有人上车,宋招娣邻座来了一对父子,宋招娣偷偷打量对方一番,瞧着是像是探亲,面坐到对面跟对方攀谈起来。    这个年代的人很是淳朴,宋招娣给他们打招呼,他们也没多想,就觉得宋招娣这人很健谈,便顺着宋招娣的话往下说。    宋招娣听出他们老家的高中师资力量不行,有个亲戚在申城当老师,就去亲戚家住两个月,跟学校说孩子在家复习。    离高考还有两个月,不应该在家老老实实复习吗?即便那个老师是本科生,也没法辅导四科功课啊。宋招娣便试着问,他们有没有买《高考资料》。    话音落下,前后左右的人全围过来,问宋招娣什么高考资料。这下换宋招娣诧异了,就说名字就叫《高考资料》,去年年初就有了。    众人摇头说不知道,也没听说过,更没去过新华书店。    宋招娣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跟他们说到了申城就去新华书店,那本书是帝都大学校长带领一群很厉害的老师编的。说完拿出樱桃,请大家吃樱桃。    樱桃吃完,宋招娣收获一堆东西,有咸鸭蛋,有大葱卷饼,有桑葚,还有两个香瓜。宋招娣本意是把缸子清空,她找列车员倒热水。    缸子是空了,座位上放一堆吃的。幸亏这个年代出行的人少,否则,她只能搁怀里抱着。因为火车晃,像香瓜,放在没有拉链的布包里会颠出去。以致于后来再有人上车,宋招娣也不敢再跟人套近乎,端是怕下车的时候拎一大包东西。    回到家中,宋招娣洗个澡,上楼睡一会儿,三娃他们也快放学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