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唯我煌煌大唐 > 第318章

第318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忠诚的,是李隆基这个皇帝,还是大唐这个国家?    这可真是一个好问题,就是放在一千年后,明清两代的文武大臣们都要迟疑一下,更别说这个时代了。而且这个时代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家天下和国天下。    李嫣知道,她的臣子们很聪明,而王忠嗣更不是蠢货,她很好奇,她的臣子会不会想到后面的家天下跟国天下的问题,她也非常期待,她的臣子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反应。    大唐的宰相是典型的位低而权重,明明是宰相,可官位却被定在了三品。这也造成了在大唐,能爬到五品和五品以上的官员就没有一个蠢货,无论是裴冕张裕这样的文官,还是王忠嗣这样的武将。而苏瑾等人,不得不说,他们之前的上官把他们保护得太好了。    不过,李嫣并没有等到那些臣子的回复就不得不离开新博望城。    因为昭武九姓中的安国王子屈底波向李嫣发了国书,邀请李嫣去两国边境做客。    这份国书送到李嫣的手里的时候,在李嫣的小朝廷里引起了激烈地争吵,很多人都说,这安国王子怕是怀有二心,希望李嫣能三思而行。    李嫣想了想,就问一直坐在下面一言不发的王忠嗣道:    “王将军,天宝五年,你曾经率军大败吐谷浑。而吐谷浑过去,就是昭武九姓。请问,你可注意到什么没有?”    王忠嗣道:“启禀殿下,臣的确听到一点风声,就是不知道做不做得真。”    “哦?说来听听。”    “据说比吐谷浑、西突厥和昭武九姓更西面,有一个国家,唤作大食国,这个国家在其君主哈里发的带领下,迅速扩张,挤压着西域各国的生存空间。而昭武九姓的安国,也就是安息州就深受其害。据说,安国的国王都死于大食人之手。臣以为,昭武九姓之人向殿下提交国书,目的就在于共抗大食。”    裴冕立刻道:“殿下,臣以为,昭武九姓恐怕不止向殿下求救,他们恐怕一样向长安提交了国书。只是,臣以为,长安方面,恐怕不会给他们任何答复。”    裴冕的发言,立刻引起了一片惊呼,下面的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    同样是参知政事的裴徽音忍不住道:“裴知院,请问您确信吗?毕竟,安息节度使乃是大唐十镇之一啊!”    没错,如今的大唐有十位节度使,安息节度使就是其中之一。而昭武九姓的安国,就是大唐十镇中的安息州,也就是大唐的安息节度使镇守范围之内。大食人攻打安国,就等于是在攻打大唐的安息州,长安方面怎么可能置之不理呢?    如果李嫣不是在水晶界做了二十多年的东土女皇,曾经搜集了很多关于安史之乱的资料,她也会认为裴冕是在胡说八道,但是,此刻,她却凝眉思考了好一会儿之后,便道:    “浩然,别忘记了,上次的政事堂和枢密院的联合会议上,我们就讨论过,一旦李林甫出事,安禄山就会作乱的可能。而安禄山一旦内乱,以他和他的族兄已经掌握的我大唐十镇中的四镇兵力,大唐,必乱。别忘记了,范阳、河东、河西,都在他们的手里!”    没错,大唐十镇,十位节度使,包括已经给了李嫣的朔方在内,河西、河东和陇右正好把长安、洛阳等大唐最重要也最繁华的地区包围在内。现在,河西给了安思顺,范阳、河东连同平卢都在安禄山的手中,一旦安禄山作乱,李隆基能往哪里逃?    岭南跟长安跟着万里重山,鞭长莫及,中原真要乱了,岭南根本就不抵事儿!安息在河西镇西北方,北庭节度使镇守的北庭还要更远。    如今河西在安思顺的手里,就冲着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兄这一身份,将来大乱一起,河西立马出事儿,而河西不稳,就等于说,大唐自动放弃了安息和北庭!    张裕立刻道:“殿下的意思是,若是大唐一旦内乱,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无论他是不是忠于朝廷,都会被安禄山牵连。河西会不稳。而河西一旦不稳,外面又有大食人作乱,朝廷就会对安息和北庭彻底失去掌控力。是这样吗?”    “不错。”李嫣转头对王忠嗣道,“王将军,你曾经挂四镇将印,也曾经评定安息镇内吐谷浑势力。想来,你也很清楚,一旦朝廷失去了对安息和北庭的掌控,驻守在这里的大唐将士们会遭遇些什么,你也很清楚?”    “所以,您需要我。”    所以,这才是您救下我的主要原因,对吗?    因为您看到了大乱将至,所以,您才需要我,帮您在第一时间接收安息和北庭。    “不错。”    我不仅仅想要接收安息和北庭,我还需要把这两个地方牢牢地掌握在手里。所以,我需要你,王忠嗣。普天之下,也只有你能做到。    王忠嗣道:“如此,殿下就需要见一见这安国王子了。”    张裕大急:“不可!这昭武九姓九尸迎宾十分可怖,殿下怎么可以轻易涉险?”    李嫣却道:“张议政,我并不打算让我的士兵千里迢迢地去安息作战。让我们的士兵去异国他乡作战,却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好处,就连我向从战利品中分割出土地赐予有功的将士都做不到。我又何必派出军队?”    “那……”    “就是因为我不想派出我们的将士们,所以,才需要我亲自去见一见这个安国王子。这样才有诚意。总不好,又想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草?”    众人都笑了起来。    裴徽音道:“殿下,可是,空手套白狼,一样没有什么诚意呢。”    李嫣道:“没错。这安国王子虽然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族人在战斗,但是他们战斗的地方,依旧是大唐的安息州。所以,为了大唐的安息州,我们依旧要给他们一点好处。诸位,你们觉得,向安国提供军械,如何?”    “代替长安方面,向安息提供军械吗?”    “不错。”    群臣立刻交头接耳起来。    长孙岚和程晚晴交换了一下意见之后,奏禀道:“殿下,臣以为,如今李林甫虽然老迈,但是他还能撑两年。只要李林甫在,安禄山就不敢有小动作,因此,李林甫去世的头两年之内,安禄山需要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因此,臣认为,我们至少,还有四年的时间做准备。而这四年,我们完全可以借口支援安国,从而把公路,修到安息的边境。”    程晚晴也道:“殿下,臣曾听说,昭武九姓的驼城十分有名。我们何不乘机,也建一座自己的驼城呢?”    “问昭武九姓之人要一座也不错呢!”    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没错,安息州多沙漠,要想在这里来去自如,还是驼城更加方便。一座驼城,就是一座移动的堡垒,若是能结合李嫣手里掌握的火铳,最后能够发挥的威力,绝对不是一加一这么简单。    “好,那就麻烦将作监列一份清单出来,把我们能提供的次一等的火铳,作为支援安国的货物之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