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联姻 (1)
嬗变的三国卷第一百四十五章联姻
建安六年五月末,许都朝廷突然爆出了一件震撼人眼球的大事,震荡朝局。
说他震撼人心,是因为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天师李哲,出身草莽的篡权者,竟然要和他的敌手——昔rì的权相曹cāo联姻了!曹cāo的两个成年女儿:曹宪,曹节,都要效仿娥皇女英,姐妹共侍一夫,一起嫁于李哲。
这件改变天下大局的婚姻,在众人的惊愕之下,纳采,问名,问吉,纳征,一步步的仪式有条不紊,但又是迅快无比的进行着,按照众位重臣的计划,要将整个仪式定在一个月内完成,时间紧张之至。
六月初请亲仪式完结,婚期定在六月二十。
此时随着李哲即将称王的消息传出,众人立时恍然大悟!李哲终究还是选择了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稳定大势,和曹cāo联姻!这就意味着李哲政权,即将和往rì的勋贵势力妥协,曹cāo麾下的庞大体系,文官武将势力都将对李哲全面开放,那么李哲的根基就将无比牢固了。从此之后,称王改制,大势滔滔,世间再无抗手!一时间,众多暗藏于民间的反对者们的心都有些淡了。
只是,那曹cāo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这李哲更是暴虐之极,这两人凑一块,今后,这天下的世家门阀,还能有什么好rì子!
但是即使是如此怨恨,依旧是大多数得人在暗中赞叹,这李哲虽然是不知来历。但是手段却是妙到毫巅!行事更是果断之极!先前大势之下毫不妥协,众人相请之下仍是口风严紧,但是一转眼,却又于自己个儿找到了此时最大的军阀头子联姻。行事间每一步都是直抓要害、一剑封喉、凌厉之极!这样的心胸不能不说是博大。却又是艰险之极!那曹cāo旷世jiān雄!岂是那么好收服的,难道就不怕反噬么?
那曹cāo之下的众文武,无一不是人杰,李哲想以自己的势力,三两个出身平民根基浅薄的大将,就想以蛇吞象!这世间事,难道就那么容易成功?恐怕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李哲反而会被曹cāo政权反过来吞噬,从而变成傀儡的吧!
但就在这无数人暗中的窥伺猜疑中。李哲的小朝廷的整合,仍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虽然联姻,但是曹cāo并没有走出内府!只是选择在内府的监视下做一个富贵闲人。至于手下,曹cāo则是好像默许了麾下的文武们自投去路。
先前早已经投降的徐晃张辽乐进于禁等人。至此心中就更加笃定,再次上表表述忠心!对这些武将们而言,只要能够纵横疆场一统天下,同享荣华富贵就足以,顾忌比文官们要小得多。而有了曹仁为榜样,曹洪、夏侯渊、曹休、张绣等人也先后降服,进入李哲体系。
只是武将好说,文官就不是那么容易。像荀彧荀攸孔融陈群这样的,本身背后站着庞大的士族门阀势力的名士。基本上是不可能降服于李哲的,但是另外一些人。就有些意态松动,到了最后,却是曹cāo麾下,最是荒诞不羁的郭嘉郭奉孝,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名留千古的三国第一谋士郭嘉郭奉孝投入麾下!
李哲闻之大喜!当即倒履相迎,付与大权,将机密之事尽数交予其手中,任为枢密院理事,开始命其着手建立李哲麾下的军事情报部门——枢密院军事情报司,执掌军机参谋之事。为了充分利用好郭嘉的大局分析才能,特批郭嘉以枢密院理事的身份,加内阁行走,参与朝廷大事的决断。
至此,李哲的军事体系的最后一个瘸腿才算补上,严密准确的情报,相对完善的军事参谋体制,雄厚的工业生产能力,绵绵不绝的后勤辎重工程兵,重点覆盖火力打击的重武器部队,深入敌后奇袭sāo扰作战的麒麟卫,擅长千里迂回运动作战的魏延,擅长浩浩荡荡稳妥厚重大军会猎于野的赵云,诸般战力皆已齐备。真正成为体系完整的强军!从此世间真正再无抗手!
六月间,不唯是曹李联姻这一件大事发生,南方也传来一件大事,江东孙权有了动静。他和淮南之间的一战,经历了几番波折,终于打出了结果。
孙权是在五月间进入淮南的,动用了近两万兵,分兵两路,一路是孙权亲自带着大将周泰、蒋钦、凌cāo等先北上夺取巢县,然后沿巢湖进攻合肥,而另一路,则是庐江太守李述自六安从西往东,直接进攻。
李述这一路六千多人,进入淮南境内之后,直接就碰见了硬茬,被一干大小豪族梅乾雷绪等人当头一棒歼灭了近一半三千多兵力,被打回了庐江。
而孙权这一路,一万多jīng兵,进驻巢县之后,就遇到了刘馥的坚壁清野,一路拖泥带水赶到了合肥,却又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就这样围困合肥半个月后,遇到梅乾雷绪等人后方sāo扰,亏得是孙权准备充分,兵jīng粮足,靠麾下猛将先后阵斩二将,击散了淮南的地方豪族势力联军,眼看着合肥城,就要弹尽粮绝不攻自破的时候,忽然北面传来了消息,夏侯惇吕虔二将,被李哲击败,率领三四千败兵,南下淮南来了。
闻听此讯,孙权手下诸将如雷击顶,几乎失去了斗志!这一战,为何如此的不顺利?简直能让人郁闷透顶!
不过即使如此,孙权也没有了退路,他已经将自己的前途全都压了进去,此战若是不胜,回去之后处境更是恶劣至极!不管如何,他还是为手下将士们鼓足了信心,以疲兵近万迎击对方的败兵四千,一战之下,孙权全面溃败,连手下大将周泰也折于阵上,临阵之际,孙权几乎就想自己刎了自己的脖颈,就此了事,这回去之后,如何面对江东的局面!
而夏侯惇吕虔二将解了合肥的围困之后,就接连不断的得到了中原的消息,李哲挺进许都,李哲官制改革,李哲即将进位称王……到最后,得到了李哲和曹氏联姻的消息之后,二将终于慨然泪下!
很快,夏侯惇、吕虔和刘馥三人,举淮南而投李哲,归于治下。李哲仍令刘馥任扬州刺史,吕虔为都尉辅助防守,而夏侯惇这个猛将,却被李哲调回谯郡黄忠部,以二等校尉军衔,领一个军司马之职,率军南下广陵,威逼陈登。(未完待续。。)
一百四十六章军功,军制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四十六章军功,军制
青州徐州的兵事即将爆发,同时朝廷之内的第二步更加具体的军功封赏也在紧锣密鼓的施行。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军功计算都是极其繁杂,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动辄会影响到军心士气,成为朝廷稳定首要考虑的事情。
在李哲的军队体系中,所有的正兵都首先出自于民兵,经受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化劳作、集体生活以及半现代化的队列训练之后,才会转入正兵。
进入正兵,就意味着进入了国家的正式军队体系,有了正式待遇,对普通士兵们而言,最实打实的就是有了军功军饷了。李哲治下的军队,所有的军功赏罚、军官任免和士兵军饷发放的权力都掌握在朝廷手中,也就是如今的兵部和枢密院手中,不由部队主官决定,每月定时由后勤部门发放。在这些事情上,部队主官只具有建议权,而没有决断权,这一点和此时传统的军队完全不同。
那些大大小小的军痞们,进了李哲的军队体系之后,立刻感到处处受限,极为不便,但是此时在李哲铺天盖地而来的威势之下,也只能选择暂时蛰伏。谁知适应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这样的不便其实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从今之后,将领们在军队中平rì里原本有的大部分困难就根本不需要考虑了,各种头疼之极的事情:鼓舞士气、cāo练新兵、指挥军队,都变得极其简单。就连平rì里最难以平衡的军功抢夺之事。都从此和将官无关。作为一个将领,只需要维持军队,指挥战斗就可以了,打仗,立功,封赏,将官们的军事生涯也变得越来专业化和理想化。
事实上。李哲治下军队复杂的的军功计算体系,也不是那些普通只懂得带兵打仗的将军所能够了解和驾驭得了的,它是直接脱胎于早先的积分计算体系。有大量专业的数学人才才能完成,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传统军队的那种军官们将军队视为私产直接营私舞弊的现象,也加强了朝廷对于军权的直接控制。而军饷的发放方式也有多种。最直接的就是发放军票了。
军票是在李哲军队体系中流行的类似于现代时空某一个历史阶段上出现的粮票一样的流通物,类似于货币一样的职能,由李哲的现代时空印刷厂生产,虽然其上应用的只是很普通的防伪手段,但在三国时空已经是无法伪造了,它可以拿来直接在李哲治下新成立的机构——供销社里买卖东西。
粮食、布匹、肉、食盐、铁质农具、神火神镜等现代小商品等等,在如今的供销社中,应有尽有,其归属于目前的户部直接管辖,主管就是糜竺。
然后。另外一种发放方式就是现在即将施行的军功授田。
军功授田,可是实打实的封赏,从士兵们开始,哪怕是最基础的功勋,也就是只要参加了这次战役的李哲军士兵。什么功劳都没有,都可以因功得到三十亩的良田。
而立有功劳的就更多,简单计算的话,有战场上击杀一个人的军功相当于十亩田的赏赐,而一个俘虏则相当于二十亩田。另外还有其他的军功,统一换算成积分。再用积分来换算成赏赐。士兵们可以在粮食和良田中zìyóu选择。当然,从具体的实行情况上来看,绝大多数的士兵们都选择了良田,毕竟,华夏民族的农民们对土地的追求始终是根深蒂固的。
除了普通的军功,还有真正的功勋贵族的封赏,就更是让人咋舌,永业田,这种封建社会的特sè产品终于出现了。
勋爵,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贵族名称,是李哲所设定的功勋贵族的最末一等,将封赐象征xìng的一百亩永业田。这永业田,将成为该勋爵的私有土地,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在李哲朝廷的朝代中免收赋税,着为永制!
这个才真的是震惊了天下人心!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种田交税,历来是农业社会中所有人的常识,不然国库哪里来的钱粮,怎么管理国家,怎么打得起仗?这永业田赏赐下去,难道李哲不怕未来勋贵们越来越多,永业田越来越多,终有一rì,未来的朝廷收不上赋税,就此坍塌了么?
泥腿子终归是泥腿子,做事情只求爽快,混不顾子孙们的未来,真是目光短浅之极!很多人在心底里这样想着。
只是这些人虽然这样鄙视,但是对于这样的永业田,却也都是暗自窥视不已的,眼看着李哲政权越见扩大,颇有席卷天下的威势,若是真正的能得了天下,这李哲亲口承诺的永业田,岂不是最好的传给子孙们的东西?这永业田,能够传承子孙万代,无论是任何时代,可都是比什么样的金贵东西都要实在啊!
也因此,李哲的爵位封赐异常的谨慎,到如今为之,也只有真正跟着起家的老人们,才得到了封赏。勋爵只有苏咎、孙乾、糜竺、糜芳、龚都、廖化、韩仲和张燕八个。
而更上一层的男爵则更是了不得,第三等的男爵有苏散、徐庶、黄忠、苏武、华佗和陈到等六个,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一千亩永业田的赏赐。
二等男爵只有赵云和魏延两人,各自获得一千两百亩的永业田封赐。
这次的封赏一经宣布实行,立刻引得天下大哗!
这良田的赏赐,特别是永业田的封赐,不仅意味着李哲政权有无比的自信将自己的政权传承千秋万代,更意味着,将有一群利益和李哲政权牢牢的绑在一起的军队武人阶层在迅速的形成,不然,没有了李哲朝廷,谁来保证他们的良田的利益。
人。有恒产者方能有恒心,有了这一群家庭和未来子孙的利益都和新的朝廷绑在一起的官兵们,得到其的衷心拥护那是想也不用想,从此之后,环绕着李哲政权,新的勋贵形成,新的食利阶层的崛起。这个朝廷的根基已经是夯的无比的坚实,再也无法撼动。
李哲大势已成!
这时候,人们才有点理解。为什么李哲敢于全面接收曹cāo的体系。
和此时所有的政权们不同,李哲从一开始,打得就是全面改朝换代的注意。不仅仅是制度和上层建筑的改变,而是整个社会的主体,都在全面更新换血。旧式的士族们,在这个体系中,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只有改弦易辙,才有存续下去的可能。
科举制度,刚开始看起来有些釜底抽薪的架势,如今看起来,倒像是诗书传家的士族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紧接着。李哲宣布的随军牧师即将大规模入军,巩固传播天师道信仰的消息就变得有些杳无声息了。
这牧师入军中,不占用朝廷的编制,虽然是大量鼓动底层兵士入道,有些影响军官们对士兵们的管理。但是牧师们信仰虔诚,个人威望都很高,靠着牧师们个人的宗教热情参与军队管理和士兵的情绪疏导,对军官们也有有利的一面,因此,倒也没有引起太多的负面影响。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大面积扩展开来。
而后面大面积的伴随着牧师们进入军队的天师道工作宣传队们,才真的引起了一些波澜。
……
平原,一片荒草中,一队骑军正在行进。
突然,”敌袭!敌袭!”一声凄厉的jǐng告声,然后,空中一只鸣镝声响,jǐng报声戛然而止。一片嘈杂声音传来,骑军队伍有些慌乱。镜头一转,四周转了一圈,周围到处都是埋伏的敌军,黑压压的向着这只骑军扑来。形势极其危险!
“兄弟们,敌军就在眼前,天师在看着我们,为了黄天大业,给我冲啊!”镜头前,一个威武的军官大声高呼着,挥起一只马刀,身先士卒的冲了出去!
冲啊!冲啊!
天师威武!
天师威武!
骑军中的士卒们仿佛突然间神灵附体,纷纷挥起马刀,就像传说中的天兵天将,向着敌军冲去,镜头开始剧烈的慌动!看不清战斗的场面,只是周围竟是风声、喊杀声和兵器击打的声音,立刻将观众们带入了战场的气氛。
扑哧扑哧!钢刀砍入人得身体的声音不绝入耳,镜头间偶尔晃过的大片血迹,虽然是看不清画面,但是观看的人们仍然紧张之极。
随着激烈的战斗到了最后,晃动终于停止,镜头重新恢复正常,观众们随着镜头看到,我军的圣道太极旗依旧是高高飘扬,敌军却已经是尸横遍地!一群我军的骑军士兵满身都是血迹,盔甲残破,但已经是自豪的为镜头指引着战场。
到处都是我军趾高气扬的战士们狂欢!
噢!观众们也不由得站起身来高呼!
天师威武!天师万岁!
放映场一时间气氛热烈到了顶点!所有的人都在欢呼雀跃。
……
这是天师道宣传队在基层军营中进行宣传活动时候的一个很普通的场面。而放映的素材,则是李哲带着三国时空本土未来的电影艺术大师们采用家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剪切出来的最原始的电影,当然,技巧是拙劣之极,基本就是极差的AV电影的画面,但是效果却是非同凡响。
大部分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三国时空的大兵们(如今的军营大量收编降军,原李哲军中的老兵们都已经成了这些新军中的基层骨干,好令这些民兵和降兵降将们尽量快速的融入李哲军的训练和战斗体系),几乎是第一眼看到这样的东西就喜欢上了它,为它的无穷魅力而倾倒!即使是那些以前看惯了视频教育的民兵和老兵们,也因为看到了全新的内容而为之兴奋。
如今见识见长的三国时空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摄像机和放映机这种东西,并不是天师的法术,而是一种奇怪的仙家装置。
电影这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大大增长了宣传内容的感染力,几乎是立刻让无数的大兵们对李哲军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比任何的语言方式的洗脑都管用,再加上不断加强的各种各样的士兵们享受到的天赐一样的福利,如今李哲以及天师道的影响正在迅速的深入人心。(未完待续。。)
一百四十七章宣传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四十七章宣传
借着宣传画报、圣歌和电影等新颖的宣传方式,天师道的文宣队,正在rì渐成为李哲麾下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他们的宣传方式,直指人心,有着最强烈的感染力。以至于见到了它的威力之后,几乎所有的zhèngfǔ部门都在强烈的要求得到这只力量的主导权,兵部、礼部、枢密院、大理寺、御史台,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想和天师道争夺,要求迅速的将这只威力奇大的队伍划归到自己手里。放映员和“摄影大师”们如今在所有部门都成了香饽饽。
电影,成了李哲政权之下又一个划时代意义的新事物!
……
北部兖州,东郡,现代时空河南省北部的黄河边境,李哲军如今正隔着黄河和袁绍军全面对峙。
这是一个小型的放映厅,亭中坐着的都是目前威远军麾下的诸位将校,赵云、龚都、徐晃、乐进、于禁、刘延等诸位大将都在于此。
荧幕上,一个宽大的校场,人山人海,在无数人的欢呼赞颂中,李哲正在亲手将一个个的勋章,挂在功勋士兵和军官的胸前,让被颁发的人,激动的心情难以自制。亲手颁发勋章礼毕,李哲又命令所有被颁发勋章的官兵们骑马畅游许都,夸街三rì。正是前些rì里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宣传中的许都校兵大赏仪式的场景。
当时情形,万众瞩目,李哲搞得这个动作又再次震动了天下,几乎所有的人都由此知道了李哲麾下这些官兵们的荣耀战绩。宣传队还为此做了专题节目,以宣传画配文字和电影的形式记载和流传这些官兵们的事迹,大肆宣传,一时间沸沸扬扬,所有的官兵们都与有荣焉。
其中也有不少威远军中的官兵上台受赏,只是赵云这样的重将身负重任,不能离开黄河防线。所以没能参加,此时也一起观看了这个当时记录下来的宣传片。
观看散场之后,众人心中沸腾。武将之心为之激动不已,军司马徐晃不由分说,拉着了乐进于禁刘延等人一同出去畅谈。
“诸位。以为如何?”徐晃是河东贼将出身,xìng情耿直,说话间直截了当。
众将互相看看,都是心cháo澎湃,“天师重武,对我等武将们赏赐厚重,如今又是这般的将我等大名流传于世,自然是恩深情重,让人为之感叹!我等这回却是投了个好出身!”五短身材的乐进回道。
“是啊!天师麾下,文武区分。我等武将们的荣耀从此之后也可以夸留后世,不让那些所谓的名士们专美于前,这等做法,才真是深得我等武将们的雄心壮志啊!那些文人名士们,终rì里看不起我等。总以为我等武将就只是贪图小利之徒,从不肯正眼相看,如今天师此举,却是为我等正名!武人逢乱世,能得此等英主,真是三生有幸!”徐晃拱手向许都方向一抱拳。慷慨说道。
于禁和刘延互相之间看了看,都是深感忧虑。
徐晃看看二人,撇了撇嘴,说道:
“当rì我等投降,虽然是箭尽粮绝,迫不得已,但是如今,天师麾下,却是真正有我等武人的位置,我徐晃已经决定,从今之后,此心已属天师,终身不改!”
“至于二位将军往rì里所说的守望相助,伺机行事的说法,请恕徐某就不再参与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要留些能让后人敬仰的东西,我徐晃不才,自以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明主,决不再三心二意了!”
乐进被徐晃所激,上前一步,激动的嘴唇连番嗫嚅着,终是有些犹豫,他早年得曹cāo赏识提拔的厚恩,早已经矢志相报,如今虽然也是对徐晃的雄心壮志心存向往,但是终究是说不出那等话来,将眼睛转向于禁和刘延,却是看两人的反应。
于禁看着几人心思,犹豫了一下,又说出一番话来,
“诸位!其实我已经得许都中消息,近rì,天师即将称王,到时,朝廷中对文武人等功勋者又将搬出一道诏令来,即将朝局大改!”
“哦?什么诏令!”此时于禁能够说出这样的消息,一听就知道是非同小可,刘延紧忙问道。
“朝廷即将对所有的勋章获得者实施特殊待遇,有见官不拜的诸般特权,在军队中和地方上也可以对上官的行为提出建议,紧要之时甚至可以有直接上奏朝廷的权力。而其中最优秀者,有了爵位的将官人等,朝廷还将成为专门的勋贵议政机构,叫做长老院的。身在其中,有不受世间王法约束的特权,还可以直接议论朝政,甚至左右君王国事!”
“什么?”于禁的话,立时让其他三人为之大惊,这!这是什么样的意思,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和天下名士共天下吗?
只不过,以前的所谓名士,如今却变成了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勋贵人等,如今的武将却成为其中的主体了,这样的特权?这会不会导致天下大乱啊!
几个人心情yīn晴不定,李哲此举,可谓是已经将对武将的恩赏推至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不封赏自己的子孙,而是将功勋卓著者的未来事考虑到了极点!这样的考虑,几乎是让所有有功勋的人感激不尽,只是这样的制度,赏恩太过,未来会不会造成朝廷失衡啊!众人不禁为之心惊!
其实这番担心,却恰恰说明了这几人已经有了完全投靠李哲的心思,不禁开始为这个李哲的政权的未来开始考虑了。这种心态的转变,不知不觉间,众人昔rì笃定的追随曹cāo的心思已经是被改变了。
恩赏制度,笼络人心之力,一至于斯!
数rì之后,徐晃上表,请求加大对本兵部队的改造进度,力求迅速使本兵部队快速达到正规兵的标准,并上表求战。
私下里,徐晃接受了随军牧师的洗礼,正式加入天师道。
徐晃的做法,立刻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乐进于禁刘延等人,也不得不纷纷效仿,纷纷上表求加速改造,这种现象,几乎是同时,在各地的降兵降将的改造过程中发生,李哲军同化原曹军官兵的进程大幅度的加快!
一百四十八章天道启示录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四十八章天道启示录
六月下旬,李哲大婚,借着这个时机,朝廷同时颁布了一系列的制度变动,大大聚拢了人心,几天之后,封王的戏码开始上演,按照惯例,建安天子下诏赦封,朝中重臣和民间乡老劝进,李哲虚情假意的三让之后,正式称王建制,王号乾纲独断称为明王。并在当天,发布了几项赦令,全面赦免了曹cāo等人抗拒天军的罪过。
紧接着,李哲做出了又一项震撼天下的举动,公开发行自己亲手所著,天师道的第一部圣典——《rì月星辰论》。
此书,传说中是天师降世点化世人,为世人演化天道奥秘的第一部圣典,其中内容博大jīng深之极,非有缘人不可得解。而真正能够钻研出其中奥秘的,都能有机会明了天地间的大道,了解rì月星辰的运行及大地上风雨雷电之间蕴藏着的大道真髓。
此书一出,洛阳纸贵,即使是李哲命令自己初具规模的文教产业全力以赴的保证这本书的印刷和发行事业,仍然是保证不了人们的需要。不仅是李哲治下的天师道传教、文人士子和普通读书人们的研究,甚至大江南北,都有无数人们的暗中窥探,想要从中了解李哲此人的神秘背景和诸般奇迹的人们都是争先恐后踊跃的抢购,一时间,各地背景的间谍们的第一要务也都变成了务必要保证这本世间第一奇书的获得。
盛况空前!
而这本号称的世间第一奇书,其中的道理。也确实是一举震惊了三国时代的所有读书人,包括传统的文人士子,还有李哲治下的正在被普及教化的普通民众们。
一股本质思想上的涌动,随着这本书的公开发行,广泛流传,开始深入人心。
……
《rì月星辰论》,当然是李哲的伪作。其核心内容主要是现代时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时期的著名论著——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所涉及的内容。
当然,也仅仅是涉及而已,后世的研究很清楚的表明。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哥白尼文中的逻辑并不比托勒密的行星运动更加先进,甚至是某种程度上严整xìng的倒退。但是哥白尼的研究。却是第一个人类思想上的突破。使人类从宇宙观的认识上,真正摆脱了人类中心说的这种心理暗示,开始以客观、理xìng的态度认识我们的周围,这无疑是近代人类理智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其意义,无论怎么样强调重视都不过分,直接导致了欧洲中古世纪宗教压制的全面崩溃,第一次开辟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先声。
而李哲的rì月星辰论,却是暂时的搁置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更深远的认识,将眼光仅仅驻足于太阳系和少量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星辰运动,从中揭示了行星运动定律的规律xìng。其内容和天体运行论的内容涉及范围相同。但是先进xìng却是更进一筹,完全是近现代研究的结果。
因为此时微积分还没有出现,经典力学太过艰深,李哲没有使用大规模的文字论述,也不可能全面论及万有引力这个宇宙中最深远的基本原理。而是仅仅用最粗浅的方式,将太阳、月亮、金星、水星等和我们最为相近的星球之间的互相运动描述了一番。
其中论证了岁差现象,地球的公转和自传,月亮的公转,以及太阳系所有行星围绕着太阳椭圆形旋转形成的庞大的星辰体系,和由此而来的。对地球的各种影响。还有地球的南北极,磁极的影响,和指南针司南这个古老发明的关系。
所有的星辰都是毫无疑问的近似圆型,地球也不例外,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的近rì点和远rì点,还有赤道黄道的夹角,造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不同维度间的温度气候的不同。
季风、洋流、高气压、低气压,虽然是很简单的概念,但是却令三国时空的人们备感艰深,而其中真正的佼佼者,却无疑从中感觉到了天道的奥妙。这些都是可以和人们rì常生活中的经历互相验证的。
月球公转引起的rì食月食,cháo汐现象,更是和普通人们的经验以及历史上的记载完全想和,古代人得农历,更是基本就是这种rì月星辰运动引起的地球本身的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规律的总结。
这天下大道,rì月星辰互相之间的运动影响,竟至于斯!
以此书观之,此时的天文历法农学等书,尽可废矣,而就是其他的yīn阳五行术数,也有很多,得到了更清楚基本的解释,再不复以前的玄奥,被此书的内容包括。
一书之论,叙尽天人之道,近乎将人间的视觉,推延到了极致……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种浩瀚深邃,渊源博大的视觉所震撼!一种强烈的因果律影响的感觉抓住了人们的内心。
这本书,李哲真正的是殚jīng竭虑,运用公理化的方法,全盘从头至尾,认真的论证引申了一番,几乎是李哲这个现代的二流大学生,一生所学的最完整的检验,这许多的资料整理,因果关系的安排,逻辑xìng的推导,都是十分考验人的东西。
不知不觉间,李哲突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竟已经有了如此的耐xìng,如此的严谨,如此的目光长远、考虑周详。这本《rì月星辰论》,虽然其内容对一个现代人来讲,并不见得很艰深,但是其中内容的完全参透,篇幅的删减安排,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程度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如今,李哲竟已经进步到了这种程度了么?
而所有的观看人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这种东西。这种公理化的写作论证体系,从某种程度上。也让人耳目一新,一种感染力,一种确凿无疑的说服力,扑面而来。
《rì月星辰论》的出版,毫无疑问是三国时空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三国时空的影响将是一个本质xìng的颠覆,其影响同样是源远流长。到了此步。李哲天师的头衔,才变得有些渐渐的名符其实,世间人等。对天道的艰深浩瀚,开始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而李哲本人的神奇经历。无疑也是呼唤着无数胸怀大志的人们一个个的迈步攀登,发誓要篡取天道殿堂中的一个个璀璨的明珠!
……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伴随着《rì月星辰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开始,电影这种宣传效果极佳的媒体李哲当然不会放过。和圣典同名的电影《rì月星辰》开始在不同的地方流动播放。
这是李哲在现代时空香港的摄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将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负有盛名的有关太阳系的科教纪录片收集起来,反复的研究、剪辑,最终制作出了时长达六个多小时的科教电影,配音,则是李哲本人。根据rì月星辰论中的文字做出的旁白。
这部电影的内容和《rì月星辰论》相契合,完全是对书中内容的同步视频介绍,但是毫无疑问,细节上更加突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画面的效果比文字却是强了太多太多,再加上雄厚的旁白声音,整体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宗教的感化堂一样的环境,影响直指人心!太阳、月亮、地球的不同纬度的地区的那些能够打动人的灵魂的那些景观,现代摄影科技的震撼效果,其说服力比贫乏的文字千百倍的扩大化了。
大多数的普通人。虽然对rì月星辰论觉得艰深,看不太懂,但是一经电影的播放,几乎是立刻的就接受文中的解释。天师**,奥妙无穷,这样大火球一般的太阳,寂静幽深的月亮,还有无数星球运行的轨迹,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海啸,还有无穷的地球奇景,彻底撼动了人的内心!
很多被这部电影震慑了的普通民众,也去千方百计的去找到原书,如饥似渴的钻研其中的道理,一方面为其中的道理震撼,一方面和电影中的画面印证,无形之中,让书中的艰深道理被领悟至深。很多年以后,无数的后rì的科学家们、天师道徒们,以及在社会各阶层活跃着的杰出人才,在谈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的时候,都是异口同声的提及了这一部电影,认为是它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
这部圣典和电影的影响还不仅仅是此,几个月之后,三国时空本土的玻璃行业也借着这个风cháo获得了大幅度的扩张,由李哲引导,将原始的玻璃工业在三国时空山寨出来的这个小小行业,刚刚的形成拙劣粗糙的生产力,就被大量的订单严重刺激,急剧的爆发开来。这个缘由,却不是因为军事望远镜,而是民间的天文望远镜的大量销售。
无数的看过了这本书和电影的人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亲自证实,但是除了远古时期的记载之外,唯一方便的手段,就是天文望远镜,直截了当的观看天上的星辰,岂不是最佳的验证方法?
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各种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动作,都直接的刺激了天文学、地理学的产生,这两门学科,就是三国时空思想启蒙运动中最早诞生的近现代自然科学学科。打一开始,就借鉴了李哲在书中的公理化体系研究方法,蓬勃开展起来。几年之后,大批的天文地理学家踊跃而出,带动了三国时空近现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大cháo。
这次大cháo,促生了理xìng的产生,智慧的启蒙,客观唯物主义视觉的真正形成,人类思想获得了第一次真正的革命xìng的突破,从懵懂的中古时代一次xìng跃进到了近代,天道的第一批真正的忠实信徒,就从这里面产生。
而随后,随着自然科学理xìng视觉的突破,人文主义的思想热cháo也随之兴起。
史称,第一次天道启蒙思想运动。
一百四十九章武器、军事、进化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四十九章武器、军事、进化
第一部天道圣典——rì月星辰论的颁发,和随后引起的一系列风cháo,是李哲处心积虑已久的东西,结果整个计划完成的完美无缺,其效果甚至是比李哲原先想象的还要好,让李哲大感满意。(.
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庞大而又笨重,而某些时候的反作用力又极其具有毁灭xìng。身处漩涡中心,每一步都要行的小心谨慎,动辄就有可能对历史造成反影响,甚至祸及到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所必须拥有的自觉。
从五月份到六月份,李哲一系列的手段使出之后,朝局开始渐渐稳定,朝政也走入了正规,即使是反对者仍然是层出不穷,但已经是形不成大的风浪,天师道的逐渐深入人心和民兵制度的扩张,会取代长时间流行的士族代表的社会舆论,逐渐的将这些时代的杂音逐渐淹没,从而变成历史背景中永远消失的音符,再也没有任何的回音。
必须说明,李哲的朝政运行,是建立在大量耗费的基础上的,不管是天师道的大规模宣传,军饷制度和民兵制度以及趋于复杂化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规模化集群化生产的基础之上。粮食食盐等基础生产资料的耗费,在同样的社会人口和自然条件下,李哲政权是曹cāo政权的两到三倍有余,而且随着一rì三餐制度从军政体系向民间的自然扩散,整个社会的生活条件在迅速的改善。逐渐的时rì长久的深入人心。
但是与此同时,通讯、交通以及官僚制度的改善,却又使得李哲政权的效率大大增加,纸笔等文具的使用,标点符号等有助于表达的文字方面的进步,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大大增加了李哲的朝政的效率。
总之,这是一个和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不管是官吏和民众都需要长时间来适应。
……
习惯了大视觉,有些时候也要有些小菜来开开口味。
七月初,刚刚登上王位的明王李哲驾临襄城。视察了襄城特区,查看此处的工业建设进展。此时的襄城特区,已经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建设。开发出良田无数,道路纵横,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建筑泾渭分明,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的竖在平原之上,显示出工业社会的典型特sè。
在工业区中,竖起了一排排的高炉,无数的失败试验之后,第一批架设起来的炼焦炉和玻璃炉成功了一部分,已经开始试生产。生产出的合格产品已经能够满足使用。这样的效率无疑是大大超出了正常工业进展的可能。
但是细想一下,其实也可以理解。那就是三国时空的所有工业进展,本质上,只是在照葫芦画瓢而已,都是现代时空的缩水版和拙劣版,并没有真正实质上的科技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现代科技的探讨,对天道的管中窥豹,经验的积累、工序的标准化以及培养出了大批的山寨工匠和产业工人也算是真正的收获。
但是炼焦炉和玻璃出来了,炼铁高炉却还没有搞定,这个过程其中所经历的挫折就是让工业区之内的这些山寨之神们叫苦不堪了。虽然有起重机等辅助工具,但是关键xìng的工艺问题却没那么容易解决。从视频上和设计图上看出来的东西到了实际的搭建中就错漏百出,工匠们先期搭建起来的十几个高炉无一成功,尽皆报废。这个问题,工匠们也只有不断的实验和深入领悟,用最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去堆积,以求获得成功的经验。
除了这些以外,真正比较好的情况是竟然是坩埚炼钢,这个真是让李哲大为费解。后来深入一想才明白,原来此时的工匠们手工艺水平其实很高,甚至超过现代的老工人们。
古代的工业历史说白了就是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而早期的百炼钢技术其实根本就是长期的数十年如一rì的手工锤炼过程,这些手工业工匠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耐力和意志简直能让世人为之惊叹。就是从这种拙劣的炼钢工艺中他们锤炼出了过硬的手艺,其制造出的东西就连后世也自叹弗如。这种长期的手工作坊经验让他们对坩埚炼钢这种小规模的经验型过程领悟飞快,但是对原理就是不甚了了了。
这时候的坩埚炼钢当然是从别处收集来的生铁原料进行生产,虽然量很小,但是钢质还是相当不错。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兵器质量提升的需要。李哲开始构思某些预谋已久的注意。
在汝南的时候,其实灌钢法出产的钢铁就已经开始试着生产兵器,所生产的东西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型陌刀,长达两米六,光刃长就有一米多,因为钢质比较拙劣的原因,重量达到三十斤,但是依旧锋利无比。这种东西,炼钢工艺达不到的话是根本没可能的,对钢质的要求很高,耗费也很厉害,是真正的钢铁工业才能出现的产品。在汝南的时候,过程就很不成功,成品率很低,如今有了坩埚炼钢,就可以考虑真正扩大规模了。
与之配套的还有全复式重甲和马甲——具装甲骑的出现在所难免,这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力,是冷兵器战术中最有效的重锤,砸开坚阵jīng兵毫不费力,拿来用以开拓西方北方,是李哲的构想中预谋对付四方蛮夷轻骑兵的主要战力。
只是这东西的量却不可能很大,因为对马匹和人的要求都太高,而且战术应用很受限制,只能是小规模装备。
陌刀加重骑,弩阵配上追击的轻骑兵,就是李哲下一段时间的主要战术。
敌骑来袭,先用箭阵shè之。然后是具装甲骑冲击敌人骑兵,打乱阵型,迟滞冲势。陌刀手跟进劈砍,给予重大杀伤。敌退后,轻骑兵追击,完成整个战役。这一套战术,在大唐能够纵横天下无敌手。不能不说是有很强的生命力。
所有的这些都已经开始小规模的列装和进行试验xìng的训练演习,未雨绸缪,什么事都有计划xìng和预见xìng。这是李哲从现代时空带来的经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在李哲军的所有和马匹有关的骑乘中。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高桥马鞍、双马镫和马蹄铁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生产装备,这是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将马匹的作用发展到了极致。没有这个,重骑兵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很多骑兵战术也不可能成功。
之前,李哲之所以一直捂着不装备,其实是因为缺马,装备了之后扩散开了只能是造成敌人的强大,而对己方却没有太大实质xìng的进步。无形中相当于帮了倒忙。但是如今进了许都,吞并了曹cāo的地盘,拥有了黑山军,这情况就已经改变。
曹cāo手下还是有一些马匹的,军用存栏马匹有两万匹之多。只有这样,他才能支撑的起虎豹骑这样的jīng锐骑兵的消耗。而黑山军就更是了不得,这个时候的黑山军中有相当多的匈奴人骑兵在其中,其中甚至是有一个小帅于氏根则根本就是南匈奴的王,因为在南匈奴的王权争夺失败无处可去才投奔了黑山军。
总之这个时期的南匈奴根本就是大汉朝廷募养的打手,早已经和大汉密不可分。大汉的北校五军就专门有全匈奴人建制的军队。指挥权还是在汉人手上。
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李哲才可以考虑进行骑兵革命,这些东西,就算是扩散开也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而那个时候,李哲的势力就早已经席卷大河南北了。
以上的这一些,就是李哲的下一阶段的军事工业计划,足以造成整个军事系统的全面进步,也会让李哲的敌人们叫苦不堪。
只是这些还都没有完结,到了襄城工业时代,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进步,就使得之前的很多限制都已经自动破除了,李哲预期中更加具有毁灭xìng的东西要登场了。
火炮,就是李哲的下一步想法,也是李哲第三次军事工业革命的内容。
不得不说,这个技术跃进乍听起来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但是细细想想,以李哲现在的工业基础,下一步高炉炼铁和坩埚钢形成规模以后,却又是必然的结果。
钢铁工业大规模开展之后,以重弩为主要输出火力的西班牙大方阵,其自然进化方向只能是火枪火炮这样的结果。而以李哲的工业化社会快速跳跃xìng进化的结果,也只能是走人海战术和火力覆盖这样的现代时空的火器发展方向。
从此以后,战场战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一定向着李哲所主导的方向转变。那些兢兢业业的勤学苦练者,那些数十年如一rì的jīng锐冷兵器兵种则只能被悲哀的淘汰。勇气、武功、谋略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要素,则会被逐渐演变的秩序、后勤和大规模工业生产能力所取代。而可爱的威武的陌刀和具装甲骑,只能和李哲说拜拜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技术储备,却要从很早就已经开始。
发展火炮,许多人认为是很难,实际上对于汉代时候的冶金工业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火炮发展历史上最早期的青铜火炮,其实以秦朝时期的冶金工业就足以对付。毕竟秦朝时期就有能够铸造数十吨重的大型器具的经验,比如十二金人,比如那些大型的青铜编钟。其对于铸造工艺的渴求甚至要超过早期的青铜火炮,否则铸成后其音质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以至于破坏,最早的声波探测验伤用于冶金工业的记录就出现了华夏古代的编钟铸造之上。
对于此时的李哲来说,唯一欠缺的就是黑火药的发明和工业化生产了。而如今这个技术壁垒,在汝南郡几个月时间的摸索中,已经被李哲手下的方士们很轻易的突破了。
黑火药这个东西,可以承担发shè药,爆破药,延期引信药等多种用途,在李哲的作弊器和方士们的炼丹经验之下,突破起来毫不费力,现成的最佳配方比,现成的工艺经验,唯一需要的只是规范化cāo作过程,更加专业和细密的分工,更有效率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但是有了经历过工业化训练的工匠和民兵们,这个也成功的解决。
提纯、分离、碾碎,研磨,重新干结,整个火药生产过程高度的流水线化机械化,各种原始的机械也运用到其中,由于其巨大的威力,中间出了很多次事故,从而也导致了三国时空工业生产历史上第一种系统xìng的安全生产条例的出台。最终生产出来的是不同用途的黑火药颗粒和粉末,已经接近欧洲近代十七世纪的军事火药标准。
紧接着,就是火炮的铸造问题。
李哲要发展的,可不是原历史上早期的青铜火炮,那种火炮体积巨大,重量夸张,移动起来异常的麻烦,根本难以适应李哲的战术需求。他所需要的是,直接跃进到铁质火炮,也就是现代时空历史上最早期的前装滑膛炮。
相对来说,这样的火炮对于钢铁工艺的要求相对较低,李哲的钢铁工业进化完成之后,就足以完成这个目标。甚至坩埚钢的工艺还会超过其的需求。
这样,大量的前装滑膛炮进入军中,就将彻底改变战斗的模式,笨重的配重式投石机将完成他的使命,推出历史舞台,更加轻便,威力更强大的火炮将成为战场上的统治级利器,从而沿着火力覆盖的方向上延展下去,一直到新的武器产生。
从今之后,火炮、重弩、轻步兵和轻骑兵,就将成为李哲军队的基本构成,火力输出的主要任务将从重弩转到火炮身上,继而成为所有敌军的噩梦,开辟轰轰烈烈的拿破仑式火炮骑兵时代,为未来的大明帝国开辟新的战场和无限的疆土。
一百五十章内阁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五十章内阁
黑火药的发明当然不仅仅是军事的用途,在民用上,甚至比军事上的前景更加前途远大,有了这个,每一个工匠都将立刻化身为缩水版天师,施展雷法,炸山开路,引水修渠,在采矿业、交通业、建筑业上的用途更加宽广,这绝对是一个彻底的改变时代的工业发明。
……
许都,内阁枢密院联席会议,贾诩、郭嘉、徐庶、华歆、苏散、廖化、糜竺等人济济一堂,商量近期朝廷的战略发展方向。
大堂zhōngyāng,是巨大的沙盘地图,重臣们围着,做出各种判断和讨论。
“镇海军的夏侯元让部已经攻下下邳,威临广陵,估计不久就可以彻底收服,陈元龙此人,一定要将他押回许都,否则任他留在徐州,徐州早晚还要生乱。”糜竺说道,同样作为徐州土生土长的重要人物,他在徐州的影响却远远不如陈登,毕竟他出身商贾,虽然因为超卓的财力和个人魅力使他能够进入顶级士族的圈子,但是在真正的战略大事上,他却很少有发言的机会,一直被陈登这样的人压着,是他数十年人生中的主要痛苦经历。此时此刻,岂能不落水下石一把。
贾诩似笑非笑的看了糜竺一眼,说道:
“夏侯元让这一路,却不需多想,徐州从北至南一马平川,陈元龙很难有所作为,面对江东他还可以抵抗一下,但是面对我军来自北方的攻击。他却只能束手就擒,无需多虑。现在要想的却是昌豨这一路。”
李哲顺着贾诩的手指,看着大地图上标出的地方,立刻,口水几乎都要流下来,山东半岛啊!黄金之地,又是重要的优良港湾聚集的地方。对他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说何其重要!
急吼吼的说道:“不错!昌豨必须尽快解决,发电给黄汉升!让他赶快完成此项要务,怎么总是拖拖拉拉。臧宣高呢。怎么总是动工不动力,他以为还是从前吗?若再如此,孤看他的编制就可以缩编了。趁早回家了事!哼!一群畏首畏尾之徒!”要说青州的土豪,臧霸才是真正的首领人物,如今投降了李哲,却一直没有亲自上京俯首,这诚意未免有些不足。如今昌豨之事迟迟未决,李哲借机发些牢sāo,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面对李哲**裸的人身攻击,众人颇显尴尬,只能选择xìng的失明,没人会为臧霸说话。毕竟臧霸这样的草莽人物。可没人敢和他搭上关系,说不定什么时候,这家伙头脑一热一造反,可就把别人的xìng命都给搭进去了。
一人站出来发言道:“明王在上!臣倒是以为,拿下青州无关紧要。我军如今大敌,还是北方的袁本初!此人虽然去年历经大败,但毕竟是士族翘楚,冀州又是富庶,若是被此人回复了jīng力,那才是我军的心腹大患!”
李哲一看。却是廖化,依他的能力,在此时的内阁中能力已经退居边缘人物,越发显得才能拙劣,只是其正当少壮,冲劲儿十足,上进心极强,此时想必是想要借此时机表现表现了。只是可惜,这样的战略眼光,终究只是普通,流于凡俗。
郭嘉毫不客气的回道:“元俭!此番说话可是谬误了,那袁本初,如今病卧床榻已久,垂垂老矣,麾下人心散乱,诸子争嫡,正是斗得最热闹的时候,我等何苦去为他人解斗,让他们自己斗的难解难分jīng疲力尽之后,我等再顺手推舟,全盘接受了不是更好?袁本初之事,只宜缓攻,不宜急攻矣!”
“哦?但我可是听说,袁本初秘密派人潜入豫州,yù偷我军“神谷”之事,奉孝手掌军事情报司,难道就对此无动于衷吗?”廖化此时也是枢密院理事,掌管后勤供应调动之事,和郭嘉同为贾诩坐下的哼哈二将,这时候跳出来和郭嘉明争暗斗,眼睛却是盯着贾诩的太尉之职呢!
“什么?”重臣一听此言,立刻大惊!这神谷可是李哲军的根本,乃是真正依仗之稳定人心、纵横天下的物事儿!如果被袁本初夺走,这岂不是就失去了最大的利器了吗?众人不由拿眼睛齐齐盯向郭嘉,看看他作何解释。..岂知这家伙脸一扭,貌似不屑争辩。立刻惹起了众怒,苏散脸一变,就要横加指责之际。
咳咳!李哲咳嗽了两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这个事情,确实是有,而且是孤亲自安排应对的,其中内情,诸君就不要深究了。总之是只会对我军有利,不会让我军吃亏的。”李哲不得不站出来亲自解释。
众人这才息怒,不甘心的退下,不在提及此事。
“奉孝刚才所言,颇合孤意,袁本初冢中枯骨,无须在意。我军目前最急迫的战略目标,就是青州昌豨部,下令黄忠,不管用什么方法,尽快平定,一个月后,孤yù前往视察,亲自安排青州政务。”
什么?一个月,这也太急迫了,这明明就是强令黄忠最多是在十天之内解决问题啊!那青州,虽然地势狭窄,没有迂回的余地,但是昌豨坐镇本土,可也不是什么好相遇的!不过李哲作为最高领袖,下了此令,那肯定是心中已经有了腹案了,众人只有俯首听令!
“另外,张振威到哪里了?”
“回王上!张振威已经出了虎牢关,进了阳城,马上就要到了阳翟了,想必三rì内,就能来到许都,觐见王上了!”
“嗯!到了许都,让他也到天师道总部看看,如今我等已经不是从前了,总要有些大国朝廷的脸面!”
“是!”
“青州之事若定,则下一步就是重整振威军,调集抚远军,威远军,西出函谷关、潼关,和关西群雄会猎于关中沃野。我倒是要看看,马腾!韩遂!这些搞乱了大汉朝廷的百年羌乱是否能挡住我李哲前进的脚步。”李哲意气风发,站在大地图前来回逡巡,满眼都是止不住的雄心壮志。
诸人听了此言,在下面面面相觑,这天师明王的征服yù,可丝毫不比往rì的曹孟德来的稍差啊!
……
上官一动嘴,下面跑断腿,李哲在朝堂之上下的几道命令,到了下面,立刻变成了滔天一般的动静儿。
兵部,工部,枢密院,都是紧急调动了起来,按照朝廷体制,兵部掌管军工生产和军饷计算发放,枢密院掌管军令、军备、情报、训练、参谋、后勤调动,这平rì里兵部和枢密院打交道的多,但是到了战时,连工部也是要受枢密院一定程度的节制。
振威军的换装和控制一直是天师道和枢密院考虑的重要大事,怎么惨沙子,怎么进牧师,控制基层军官士兵的思想舆论和军饷装备,一直是收编时要尽心筹备的事情。好在这振威军中各路大将配合的态度都是很好,无形中就少了不少的事情,如今这振威军的领袖张燕也亲自入许都觐见,这就更是完全臣服的姿态,让众人为之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就是后勤调动的繁忙期了,要大举西进,就必须搞好西进之路上的后勤,沿着官道的水泥路面的铺设,驿站、兵营的建设要搞在前面,随着大规模粮草兵备的深入,民兵们也开始大举进入司州。而麒麟卫,则更是直接渗透到了关中!
一场大战前之准备周详,竟至于斯!
……
青州,黄忠镇海军部。
几个将军模样的人都坐在大帐中,一脸的头疼!
“王上,真是这般说的?”
“不错!”黄汉升对着臧霸回道,一点都没有隐瞒。“王上对青州早就看中,亲自掌控是必然的,宣高,我看你还是尽快处理吧!若是等到王上发了雷霆之怒,我等可就会受池鱼之灾了!”
“哎!这昌豨,当年起兵时和我何等的亲密,可如今就是不听我的劝告,执意要自立,也不往天下四周看看,这天下英雄何其之多,称王称霸哪里是那么容易的,稍有不慎,就是一场毁家灭身的大祸啊!”
“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当今王上!乃天师降世,威能无边,我等凡人,与其相比,何其渺小也!你没有见过王上,不知道王上的厉害!我劝你,还是好好收了心,安安生生的享受富贵吧!至于昌豨,我恐怕王上已经容不了他了!”
臧霸的眼睛突然瞪大,“汉升!你的意思是……”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昌豨必死无疑,到了此时,就是杀一儆百,昌豨的脑袋王上也是必须要看到了,不然,就是我,也不一定能让王上放心!”
臧霸一听,心中沮丧至极,知道黄忠说的就是实话,以黄忠部的战力,面对昌豨这样的地方杂牌,几个月迟迟不动,已经是犯了朝廷大忌了。黄忠固然是看在他臧霸的面子上,但事实上也是承受了很大压力的,如今李哲表态,那就是要他们必须要有一个交代了。脑袋是必须要有一个的。不然恐难息君心雷霆之怒!
“如此!臧霸晓得了!”臧霸垂头丧气,然后猛地对黄忠抱拳一礼道:“老哥哥就在此处等候我的消息吧!三rì之后,必有所报!不然霸提头来见!”
一百五十一章青州徐州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五十一章青州徐州
建安六年七月,公元201年八月,徐州。
在夏侯惇碾压而来的兵锋之前,陈登终于吃不住压力,选择了投降,并开始动身在兵丁们的护送下前往许都觐见。这个历史上一直偏离zhōngyāng朝廷自得其乐的英杰之士,终于进了李哲的瓮中。而北面,几天之后,青州大贼昌豨在北海城被臧霸从内部里应外合攻破,兵败身死,臧霸亲执其头交予黄忠。青州徐州,平定!
此消息传到许都,李哲大喜!立刻王驾出许都,带着数万方士、工匠和民兵队伍长途跋涉向青州进发,要立刻来到青州,开始筹备青州徐州的工业发展规划。
青州,也就是现代时空的山东,是华夏国一个著名的资源大省,对于李哲此时拥有的开采条件社会需求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黄金白银煤炭钢铁硝石等等,还有少量的浅层易开采的石油。
山东的招远莱州黄县等地,黄金白银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几乎是华夏古代贵金属工业最容易开发的地点,铁矿资源虽然品质不高,但也有开发的价值,而整个青州,硝石地热资源遍地都是,一旦开采起来,能轻松解决黑火药的原料问题,此地,几乎是一个天然的早期火器时代的原料工业集聚地。
为了提高效率,李哲当然会选择就近生产,就地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以矿业为主,以钢铁冶炼、黑火药生产、火炮制造为主体的兵工产业势在必行,因此。大规模的移民控制本土就迫在眉睫,臧霸作为一个不安定因素,就是李哲必须要彻底收服的对象了。
除此之外,青州频临黄海和渤海湾。是良港聚集之地,是早期航海业发展的最佳要地,三国时空,青州徐州的造船航海业还不发达,一旦能够大规模发展起来,这里的工业产品和原料借着海路运输,将有远超内陆运输的便利。这又是青州的一样优势。
而造船业发展起来之后,渔业也是工业上的重要一环。华夏古代的人民,对渔业开发远远不够,有很多个时代都是禁海禁渔,严重影响了中国渔业发展。须知海产品能够大大改善民众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对民族身体素质大有好处,而大海的资源丰富,也是一个近现代工业一个重要的开发方向。
总之,青州。才是李哲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重要一环,是未来三国时空大航海时代开启的重要基点,无论如何,李哲都是要将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的。这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是此时的黄忠和臧霸等人所不能理解的了。
而徐州。也就是现代时空的江苏一部,则是海盐业和渔业的重要地点。-.-沿海滩涂,光照充足,处处都是最好的盐场,而这个时代的盐业都是煮盐法,效率低,成本更高,既然李哲来了,改革盐业自今rì始,晒盐法就要开始了。李哲将晒盐法的工业过程制成资料发下去之后,就让其自己摸索去了,相对来说,这个工业就比钢铁玻璃什么的简单的多。
……
八月,李哲在规划了青州的工业发展规划,批准建立了招远莱州黄县工业带特区之后,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山东半岛,分别在此地的东莱郡黄县和南方胶州湾的不其县点了两个地点,修建海港。
黄县的那个,此时就已经初具规模,是此时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