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37章

第3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宫, 勤政殿中。    兴宁帝已经瘫软在了龙椅之上。他的旁边两步开外,摄政王见兴宁帝一直没回答了他的问题, 摄政王司马铭就是严肃的站了那儿。    直到了整个勤政殿内,安静得鸦雀无声。    “圣上受了惊吓, 扶圣上回后殿歇息。”摄政王一声吩咐,自有亲卫上前去搀扶了兴宁帝。至于兴宁帝的贴身太监, 这会儿, 都是吓得站了一旁傻愣着。    文武大臣中, 有些人的面色是变了几变。    到底没哪一个忠心于兴宁帝的臣子,是站出来,为帝王讲了忠贞之语, 反驳了摄政王的话。兴宁帝本来还想挣扎一下。    结果一瞧这架式,兴宁帝也没敢多再折腾了,直接就让摄政王亲卫给送到了勤政殿的后面寝殿去了。    “请太医去圣上诊脉, 记得开了安神汤。”    “圣上万金之躯,不能有什么意外。”摄政王这话一出来,自有亲卫又应诺,依言去办事情。唯那些离得听些, 听清楚了摄政王说话时的语气的人, 已经明白了许多。    夏,六月,刘氏的立后大典上, 兴宁帝受了惊吓。据朝廷公布的消息上讲, 是册封皇后的大典之后的宫宴上, 有刺客要行凶。    摄政王英明神武,护了圣驾。    然后……    然后,朝堂上就是有人上奏,上立后大典没有举办完全,因为次日本来还要进行祭祀。刘皇后要以继后的身份,再给司马氏的祖宗们祭祀血食香火的。奈何……    兴宁帝受了惊吓,已经病倒了。    所以呢,刘氏的皇后身份,不合礼仪。举行了一半的立后大黄,新出炉的刘皇后娘娘还得补足了仪式,才可以享受了皇后的超规格待遇。    皇宫。    昭阳殿。    掌事嬷嬷把朝堂上的纷争,一五一十的讲给了刘遂歌听。    “看来某些人不想给本宫一份体面收场啊。”刘遂歌已经听出了太多的东西。只是,她能如何呢?    刘氏一族已经在大魏朝的南下中,败落至厮。    刘遂歌的士族出身,就是一个空头的牌子。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之中,完全没什么实质的作用。更何况,王氏一族的嫡支不会为了她跟摄政王较板的。    相反,王氏一族卖了她这个一天的皇后娘娘,倒可能从摄政王的手中得了便宜来。    “娘娘……”    掌事嬷嬷还是想说些什么?    刘遂歌摆摆手,道:“嬷嬷,不用多讲了。”    “本宫差人去求情,希望让本宫去给圣上侍疾,这等后妃的本份都让驳回了。嬷嬷,你说说,本宫还能再求什么?”刘遂歌说的话,有例有据。    掌事嬷嬷也是沉默了下来。    之前。    昭阳殿让兵卒围了。    后来,勤政殿传来了确切的消息,说是抓了刺客。    外命妇们这才得已出了宫,当然,人心不稳是肯定的。这等风波诡异之下,刘遂歌又不是傻子,她自然要做一些小试探。    试探结果,一点了不美妙啊。    兴宁九年,夏,六月。    建业城内,气氛紧张着。因为,这些日子里整个建业城都是被摄政王的亲军接管了城防的工作。    整座城池,貌似像军管。    市井百姓生活在天子脚下,也没真傻的人。特别是立后大典被驳斥,刘皇后被披露不得享受皇后的待遇,依然领受了德妃之尊。    再加上兴宁帝病了,天子不再上朝,刺客宫中行刺当场死亡。朝廷又是下旨,在建业城大搜捕之类的事宜。    这闹得整个建业城是人心惶惶。    建业城,外城的西区,梧桐巷子尾。    夕食后。    荣娘借着亲娘赵春花早早睡下了。她就是寻了刘之烨说悄悄话。    两人在院中,小声的唠叨着。    “三郎,你准备怎么办?”荣娘问了话。    刘之烨似乎在思考,他想了片刻后,才回道:“静观其变,我暂时也没什么好法子。宫中的消息,传到外面了总会失真。”    荣娘听后,点点头,又问道:“要我想法子,给你娘递了消息吗?”    刘之烨摇摇头,他说道:“敌人在明,我在暗。这本是好事。荣娘,咱们不用多做什么,我没料错的话,娘和姐姐身边肯定有别人的眼线。”    “这等时候,我若不掺合进去,也许能给娘和姐姐多些退路。”刘之烨不会忘记了,刘氏一族的覆灭,还有敌人。    娘和姐姐两个弱女子,在皇家的漩涡之中,反而会让某些人有忌讳,不敢真正的胡乱出手。他若出现,就未必是那般样了。    “……”    荣娘这时候没多讲什么,她只是有些吃惊于刘之烨够冷静。    不过,旁观者清。也许不掺合了皇家的斗争,也许真的好些。毕竟,他们若有余力,在其后也能伸了援手。    若大家都是一起倒霉了,倒真是要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其后的日子。    荣娘对刘之烨用了更多的细心。荣娘倒是发现了,刘之烨似乎一直在做了豆腐小买卖时,也在打探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也许……    荣娘想,也许刘之烨不是不想给他娘和姐姐帮忙,而是在权力斗争面前。似他们这等人物,太弱小了。连掺合进去的可能,都没一星半点儿。    飞蛾赴火,就是自取灭亡。    于无上的权柄而言,他们就是飞蛾,就是蝼蚁。    兴宁九年,六月下旬。    兴宁帝驾崩。    摄政王司马铭在宗室与文武大臣的拥护下,登上了帝位。    至于兴宁帝留下来的嫔妃?    那些没有生养的嫔妃们,全数让送到了皇家道观中出家,为帝王守节。后半辈子,也就是青灯素食,了此余生。    刘遂歌在昭阳殿中,听到了圣旨。    听完后,她惨然一笑。    因为,新登大宝的司马铭显然不承认了刘遂歌是兴宁帝的继后,而是依然称其为刘德妃。哪怕是诸位嫔妃之首,德妃依是皇家的妾。    皇后在帝王驾崩后,可于皇宫中留下来,继续享受了荣华富贵的供奉。    嫔妃则不行。    “娘娘……”掌事嬷嬷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显然,这不光是为她自己,更是为了刘遂歌。明明是皇后之尊,却被新帝乏指为先帝的德妃。    这不是作贱娘娘吗?    刘遂歌能如何?    她不过一个弱女子,在皇宫后苑里,还是只能顺从了帝王赐下的命运。    兴宁帝已经不在了。    兴宁帝死去的真相?    刘遂歌连想都不敢多想,就怕某些人觉得她知道的太多,而灭了口。毕竟,她活着,哪怕是一个德妃之尊。好歹总能让母亲刘王氏有些安慰。    若她死了?    岂不是让母亲刘王氏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兴宁九年,六月下旬。    新帝司马铭登基为皇,改年号兴宁,为太和。兴宁九年,亦是太和元年。    入秋。    建业城变得秋高气爽。    适时。    刘之烨拿出了他的积蓄,置办了聘礼。    “姑母,聘礼与聘书,我已经一一准备妥当。媒婆与保媒人,也是请了齐整,如今我想娶荣娘,请您成全。”刘之烨在查清楚了姐姐的下落,还有他娘一切平安后。    他没有冒冒然的去认亲。    刘之烨想知道了,谁是谋害刘氏一族的凶手?    这一年事情没弄一个明白,他有些胆怯的。怕去认亲了,也许给他娘和姐姐会带来麻烦。再则,他更想娶了荣娘。    若是回了他娘的身边,刘之烨又不傻,自然明白到时候再想娶荣娘怕是千难万难。    到不如落地生根,生米煮成熟饭。    刘之烨是一个聪明的少年郎,自然是明白的一个道理。那便是若不从心意,一辈子都不得心安。    媒婆,刘之烨是花钱请的官媒。    何媒人是请的梧桐巷子这一块儿的里正。当然,也是有谢礼的。    应该过的六礼,刘之烨不会省了。他要六礼想聘,迎娶了荣娘。这样的话,荣娘就是他合法合礼,合情合义的嫡妻。    将来就不会再落了什么麻烦。    赵春花瞧着求亲的刘之烨,她是欢喜的。    话说,等这一天,赵春花已经等太久了。    “好,好。”    赵春花笑得开心。旁边送了聘礼来的挑夫,早是得了喜钱,已经离开了。这会儿,留下来的是官媒和保媒人。    大家伙在赵春花的跟前,自然都是说了好话,讨喜的吉祥话更是唠叨了一萝筐。    毕竟,不管是官媒,还有保媒人,刘之烨的好处一奉送上。看了谢媒礼的份上,又是成了一桩姻缘,这等喜庆事情,人人乐得添了好话。    于是。    太和元年,秋。    八月时。    荣娘和刘之烨的婚期定了下来,比较匆忙的。    在这个九月,就会举行了正式的婚礼。    要成婚了。    赵春花留了女儿荣娘在家中绣了嫁妆。    至于刘之烨?    刘之烨还是继续的做了豆腐买卖。到底在养家糊口了,肯定得赶紧多挣些银钱。    八月下旬。    夕食时分,刘之烨归来。    他还是给荣娘带了小礼物,是几卷颜色鲜亮的彩线。    “荣娘若要绣衣裳的图案与花纹,这彩线最能配色。”刘之烨悄悄递了彩线给荣娘时,还是避开了姑母赵春花。    就怕着姑母唠叨了,他又是破费银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