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农家夫妇生活 > 第95章 晋江首发

第95章 晋江首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钱七想着师父应该会在中午前到, 所以吃过早饭,把儿子哄睡了后, 就到厨房准备做饭食材。    主要是把中午要做的菜, 提前做个加工处理,这样中午做饭时会快些。    连青菜带鱼啥的, 准备了六个菜, 做完这些才回屋。    进屋看孙保财摆了一地的木制品,这些都是给孩子准备的学步车和一些玩具。    这东西拿回来后就放到了库房, 看孙保财拿着抹布挨个擦拭。    不由挑眉笑道:“怎么想起来把这些拿出来了,孩子还小也用不上。”    看小家伙还在睡, 走过去帮着孙保财一起擦。    孙保财闻言笑道:“我这不是没事吗, 这小子一直在睡也不理我, 我寻思这里有没有能用上的,就都翻出来看看顺便擦擦。”    别说还真被他找出了能用的,比如坐便盆还有小床啥的。    钱七听后看了下孙保财说的东西, 不由好笑坐便盆也得等孩子能坐了才能用。    不过这个最少还能用,大不了给孩子把尿时用它。    至于小床用的话, 怎么也得等开春后,现在天冷就算屋里在暖和,也不能把这么小的孩子放小床里。    不过看孙保财这么积极, 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索性聊起了别的。    今天收拾鱼时想到鱼苗的事,于是看着孙保财道:“明年咱村的鱼苗有着落了吗。”    明年东石县要全县推广稻田养鱼,届时不用想鱼苗的需求量会大量增加。    如果不事先预备好, 到时在没鱼苗或者要高价买鱼苗,那就得不偿失了。    把这想法跟孙保财说了,她就是突然想到了提醒下。    孙保财闻言一笑:“邵明修早想着这事了,现在东石县的养鱼池都在养鱼种,供应东石县还是够的。”    不过这不是长远之策,万一鱼苗供应环节断了,到时稻田里只能种水稻。    至于钱七说的,有养鱼的借机抬高鱼苗的价格,这事现在不会发生。    毕竟邵明修看着呢,他是不会容许别人,在推广稻田养鱼的事上挑事的。    现在东石县还未引起外埠势力关注,但过两年东石县必然会涌进各方势力,到时邵明修想控制也难。    这般想着觉的有必要找村长说说,看看能不能村里自己养鱼苗,供应自己村子的鱼苗需求。    这样的话也算上了双保险。    琢磨这事最好是村里接过去,利用村里集体用地所得,在河边挖塘养鱼苗。    这样放水排水都方便,而且鱼苗是村里的,到时公平分配给村里人,这样这鱼塘跟大家息息相关,也能更好的看护…    钱七听县衙有准备了,就不在关注这事。    两人擦完地上一堆东西,孙保财留下几样,又全部搬到库房放起来。    钱七看了心里明白,看来孙保财在家太闲了。    等他回来看着他道:“你该干啥干啥去,不用总在家呆着。”    她又不是忙不过来,现在孩子还不会爬,醒了她没在的话,也顶多就是哭两声。    在说刘氏也在家,她要是做饭啥的,让刘氏帮着看一会就是。    孙保财闻言一脸委屈:“有了儿子嫌弃我了。”    明白老婆啥意思,他呆着没意思想找点事干,以前钱七做饭他在旁边帮忙,觉的挺有意思。    现在要看小家伙,不能去厨房了,所以才把那些东西掏出来擦拭。    钱七听了好笑,调侃了句:“哪敢嫌弃员外爷。”    两人笑闹了会,看时间差不多了,孙保财去村口接人。    孙保财等了会,看过来两辆马车,还想着应该不是莫夫人,莫夫人就一个人来住,不至于用两辆马车。    但等到马车在他跟前停下,才知真是莫夫人的,压下心里的诧异,笑着把人请到家中。    刘氏过来得知三娃子去村口接人了,索性留在这跟老三媳妇一起等着。    莫夫人要来住的事,三娃子跟她说过了。    也知道人家对自家的恩情,这要是没有人家,她家小孙子指不定咋样呢。    听三娃子说莫夫人相中老三媳妇,要教她医术才来家住的,她听后可是高兴坏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她在没见识也知道,这学门手艺可难了。    村里有好几户人家,把自家小子送去酒楼打铁铺当学徒,这不给钱不说一天可累了。    对老百姓而言,学门手艺可不容易。    想到老二媳妇忍不住揉了揉眉心,看着老三媳妇道:“你说你二嫂还能不能治好了。”    虽然老二媳妇出了这事,但终归是要跟老二过下去的,这以后不能没有儿子啊!    这么问也是想帮帮她。    钱七闻言一笑,明白刘氏这话的意思:“娘,你别急我师父来这里住,到时我让她给二嫂看看。”    还有她六嫂,这两人趁着她师父在,最好都治好了,要不以后不定会发生啥事呢。    这次二嫂被骗,失了钱财人没事还好。    她俩这病不治好了就是个隐患。    刘氏听后放心的笑了,看屹哥醒了忙去看他…    钱七听到声音,知道是把人接回来了,跟刘氏说了声往出走。    出来看师父已经进到院中,忙笑着上前挽住莫夫人,询问一路是否辛苦…    莫夫人闻言笑道:“不辛苦,就是年纪大了,不爱长时间坐马车了。”    年轻时候坐几天马车都不当回事,现在不服老是不行了。    钱七把师父请进堂屋坐她去沏茶。    刘氏听到声音,也抱着小孙子出来,看到莫夫人热情的打招呼。    看老三媳妇不在,索性坐下陪着说话。    钱七出来看两位老人聊的还挺好,给师父倒完茶水,说了声出去帮忙。    出去看院中放了四个大木箱,不由好奇师父都带了什么。    孙保财送走赶车的人,回到院中看老婆在,笑道:“这不用你,一会我跟爹抬进去,你去做饭,我一会去厨房给你打下手。”    钱七闻言点头应好,回堂屋跟在闲聊的两人,说了声去做饭。    到厨房因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把灶上火点上开始炒菜。    孙保财让他爹搭把手,把院中的箱子抬到了东屋。    靠着南面窗户依次放好,才跟他爹出来各自去忙。    刘氏看莫夫人还穿着外出服,笑道:“大妹子先去换身衣裳,把这当自己家,在家什么样在这就啥样,可别客气了。”    莫夫人听后笑着应了,这老姐姐挺有意思的。    不但健谈还自来熟,刚说了会话就开口闭口叫她大妹子,这让她莫名觉的亲切呢。    刚刚话里也透露了,她二儿媳妇的事,对此她表示让钱七先看,然后她在旁指点。    起身回了给她准备的屋子,看着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眼底全是笑意。    没看到炭盆屋子里还暖和,转了一圈发现有一面墙是热的。    地龙她知道,但用墙散热取暖她还是头次看到。    觉的这样很好,屋子里没有炭火气,对身体也好。    把装衣服的箱子打开,拿了件常服换上。    打开屋子里的衣柜,看里面没有衣物不由一笑,把箱子里放在上层的衣裳,拿出来放到里面。    放衣服时不太明白衣柜上方为什么有个横杆,上面还挂着些奇怪的东西。    出于医者的好奇心,拿下来看了下,琢磨这东西既然放在这,肯定是有什么用处。    这般想着拿起了件常服,把这东西套上去,又重新挂回去,看着衣服直立在衣柜里眼睛不由一亮。    这东西好啊,这样的话衣服就不容易出褶皱,而且可以放在衣柜里。    这么一个小东西就能挂一件衣裳。    比他们日常用的衣架方便,而且挂的衣物更多…    钱七炒完菜出来,听师父回屋了,于是走到东屋敲门,听到让进的声音,进去看师父在整理衣物。    笑着过去帮忙,她来是想问问师父吃饭是否要分桌吃。    因为村里人不讲究这些,跟自家人都是一桌同食。    莫夫人听后笑道:“我老婆子不讲究那些,跟你们一起吃就好。”    年轻时还注意些,但年纪越大看过的生死越来越多,这些死板的规矩,有时觉的真的没必要较真去遵守。    钱七闻言一笑点头应好。    莫夫人看了眼衣柜,出声询问那个挂衣裳的叫什么。    钱七闻言笑道:“也叫衣架。”笑着解释了下原因。    她和孙保财都觉的,这里的衣架太大太占地方。    这里的衣架跟明代的差不多,都是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两端出头雕有纹饰,好看是好看就是不太实用。    放在洗漱间还好,洗澡的话把衣服直接搭上比较方便。    如果放一个衣架在屋里,用的时候大多就是晚上睡觉搭衣服用,白天为了好看也不能用。    在说其它衣物都要叠放在衣柜里,穿的时候有时都被压褶皱了。    所以她和孙保财商量,做了悬挂衣架用。    莫夫人听了心里对钱七和孙保财更加赞赏,看得出两人是喜爱生活之人。    回到厨房和孙保财依次把饭菜端上桌。    莫夫人看到桌上的菜色,露出惊讶的表情。    看着钱七诧异道:“你家有火室吗?”    除了这个原因,不可能有这些菜。    她现在突然觉的,她收这个徒弟有些不一般,或者说他们家不一般。    会散热的墙,衣柜里的衣架,这会可能家里还有火室…    这么一对比徒弟家的生活,她和老头子这么些年过的,是有些太过敷衍!    钱七闻言点头笑道:“家里是有个小火室,是今年盖的,吃过饭师父有兴趣,我带你去看看。”    莫夫人笑着道了句不急,吃过饭先把带来的东西归置下。    吃过饭孙保财回屋看孩子,钱七和刘氏帮着师父整理东西。    当把箱子打开后,看全都是跟学医有关的东西,光是小包的药材就有两箱子。    钱七看后眼眶里莫名有些湿润,有个人能这样真心为你,心里怎能没有触动,特别是跟莫夫人认识接触时间不久,竟能得她如此相待…    眨了眨眼把水汽弄没,对着师父诚挚道谢,此生能得这样的恩师是她荣幸。    莫夫人听后笑道:“傻孩子,我做师父的自然要好好教导你,所以你要有些心里准备,我可是会很严厉的。”    把一身医术传授下去,是她现在唯一的心愿了。    刘氏心里也为老三媳妇高兴,她看这里的活计不多,这师徒俩想来也是有话要说。    于是笑着道:“你们师徒俩忙,我先去趟老二家。”    钱七闻言知道婆婆是要找二嫂去,笑着点头应好…    莫夫人也明白了,让刘氏把二儿媳妇带过来。    刘氏一听立马笑开了眼,高兴的谢了一通莫夫人。    三娃子说了莫夫人医术精湛,在什么林届很有名望的,她一定能治好老二媳妇,出去时走路都觉的轻飘飘的…    钱七看婆婆这样,心里也为她高兴,知道她为二哥二嫂操了不少心。    她做了母亲后,现在特别理解她娘和婆婆了。    不管哪个孩子都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只要不是那种心思偏的,哪个孩子有事或者过的不好,心里都得惦记。    莫夫人等刘氏走了后,开始跟钱七收拾。    每拿出一样药材,就跟钱七讲解一番。    也不指望她一下全能记住,有个印象就行,到时开药方多了自然能记住。    刘氏心情很好的来到老二家,进门看大丫没在屋,老二媳妇在那边抹眼泪边绣东西。    叹了口气走过去,对于老二媳妇她现在是连骂都不想,就是心疼老二,这又开始起早贪黑的出去跑货了。    皱着眉头道:“做针线抹眼泪,眼睛还要不要了。”    小刘氏诺诺的喊了声娘,她也知道这样对眼睛不好,就是一个人的时候,特别恨自己怎么那么蠢…    本来孩他爹说这个冬天收成好,打算不那么累了,隔几日出去一趟赚些固定生意的钱就成。    就是因为她,现在宝银每日起早出去忙…    刘氏看了皱眉道:“行了擦擦眼泪,跟我回趟老三家,老三媳妇的师父来了,让她给你看看。”    小刘氏听了没明白,啥师父看啥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