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辨恶钟(十八)
他睁开眼睛,便发现四周黑黢黢的。 他只有眼睛能动,身体软绵绵的,根本动弹不得。他想说话,却发现喉咙被堵住一般, 突然,面前出现了一道黑影。 月色下,黑影的脸渐渐显现出来。 当看到黑影的脸时,他突然露出极为惊恐的表情,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 黑影慢慢蹲了下来,那黑色的影子将他淹没…… 黑影抬起手,一道银光闪过,一块皮肉便落在地上,血洒了一地。 第二日一大早,兴善寺又来报案。 “卫大人,辨恶钟前又有人死了!”和尚擦了擦自己光头上的汗,急切道。 卫谚比他还急,带着姚菀立即赶往兴善寺。 姚菀多少已经猜到死者的身份。 明演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将军府和大理寺的人将整个长安城都翻了一遍,都未寻到他的身影。 姚菀想了许多地方,却忽略了这个最简单的地方。 “死者是何等模样?”姚菀迫不及待问道。 和尚是出家人,比一般人更不惧生死,但是想到那一幕,脸色依旧白了。 “小僧……不好说,姑娘看过便知道了。”和尚道。 姚菀却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姚菀还未靠近死者,就被卫谚挡住了。 姚菀推案无数,算是见过不少死人,她向来自诩大胆,卫谚不让她看,便足以说明死者死的有多惨烈了。 “根据血液凝固情况及皮肉上尸斑断定死者死于昨晚。死者身中一百六十一刀,有刀痕重叠者不可计,多处可见骨头。死者挣扎的痕迹很明显,血液蔓及的地方很广,可见死者是被生生剐死的,难以分辨其致命伤。死者受的折磨,很像是刑罚中的凌迟。”卫谚将自己查看的结果及仵作验尸的结果告诉姚菀,“死者,正是失踪的明将军。” 竟是如此。 果然如此。 “凌迟……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十五年前的那场宫变中,有两位王爷正是凌迟处死的。”姚菀道。 “其中便包括十王爷赵又俭。”卫谚道。 凶手是来替十王爷报仇的吗? 凶手为何选择十五年后来报仇呢? 凶手这样杀死明将军,便说明他的仇恨很深,他选择十五年后,只能说明前十五年,凶手并没有能力报仇。 十五年前,凶手会不会只是个孩子?若是个孩子,便可以解释为何选择十五年后来报仇了。 李丞相的死,林太傅的死,再到明将军的死,这三人的死,看似完全不想干,却因为都死在辨恶钟前,而连在了一起。 李丞相是惊吓而死,林太傅被生生剐了两刀,明将军儿子被杀、自己也被凌迟而死。 辨恶钟倒像是一种仪式,将所有罪恶的人聚集在一起,以此来祭奠先灵。 明将军的尸首被抬走。 大理寺的人将地洗了一遍,洗去了血迹。 兴善寺的僧人们又清洗了一遍。 “卫施主。” 卫谚扭头,看到来人,连忙站起来:“住持。” 住持朝着卫谚点了点头。 他望着辨恶钟。 今日是个阴天,黑漆漆的辨恶钟像是散发出一股冰冷的凉意。 “这是第三个了。”住持道,“这是不祥之物,卫大人,可否将这辨恶钟移走?” “佛门的凛然正气都无法镇住这不祥之物吗?”卫谚问道。 “不详,并非妖魔,而是人心。”住持道。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除魔,而非移走辨恶钟。”卫谚道。 住持没有再说话。 住持是佛门中人,也是红尘中人,这件事牵扯得越来越广,他想移走辨恶钟,便是不想兴善寺牵扯其中。 卫谚问道:“昨夜,凶手在辨恶钟前凌迟了明将军,兴善寺中便没有人看到吗?” 住持道:“这便是诡异的地方了。兴善寺里是有人巡夜的,巡夜的路径便包括这里,巡夜的人每半个时辰经过这里,都未发现不寻常的地方。尸体还是今日清晨发现的。” 死者身上穿着黑色的衣服,与夜色融为一体,死者倒在那里,无人发现,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凶手刚好在行凶,有人经过还发现不了的话,那便有些不寻常了。 这便说明,凶手在半个时辰内便在死者身上砍了三百多刀。这也说明,凶手是个十分善用刀的人,每一刀都恰到好处,身手了得。 住持离去,姚菀和卫谚肩并肩坐在台阶上,望着辨恶钟。 清晨的兴善寺笼罩在一片寂静中,只是空气中隐隐弥漫的血腥味冲散了香烛味。 姚菀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两个圈,将两个圈连起来:“凶手将明将军从明府掳走,来到兴善寺,避过许多人耳目,且在辨恶钟下行凶,这其实是一个充满危机的过程。但凡被人碰到,凶手都可能暴露。” 卫谚没有做声,等着她说下去。 “这只能说明辨恶钟对于凶手而言很重要。辨恶钟的作用是什么?是恶人。李丞相、林太傅、明将军,这三个人中,李丞相和明将军是天下人眼中的好人,所以凶手是在辨恶钟前杀了他们,既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罪恶,又想让天下人看到他们的罪恶。而林太傅,他知道自己是个恶人,是不会悔悟的,所以凶手在十殿阎罗前杀了他,再将他的尸首扔到辨恶钟前。”姚菀将凶手的动机分析了一遍。 “如今,我想知道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这三人,除了明将军,其余人和十五年前的那场宫变是否有关系? 第二件事,是否有和十王爷相关的孩子活下来? 第三件事,明将军是不是最后一个?是否还有第四个人死在辨恶钟前?” 若是查清了前两件事,凶手的动机和身份基本可以确定了。 卫谚点了点头。 姚菀觉得他们这次面临的凶手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从交趾国将辨恶钟进献入长安的时候,一切便在他的算计之中。最开始的时候,姚菀甚至没有意识到凶手的存在。李丞相死于自杀,林太傅可能死于情商,直到明小将军的死,凶手的意图才渐渐显现出来。这是多深的城府,才能做到这样步步为营? 太常寺卿,陶府。 陶大人酷爱花花鸟鸟,他的府邸之中,有一个专门的花鸟园。 陶大人最大的乐趣便是来侍弄他这些花花草草。 如今是秋日,大多数花已经枯萎,笼子里的鸟儿倒是多了一丝生气。 这花鸟园里有一只鹦鹉,能口吐人言,说一些吉利的话,是陶大人最心爱的小宠物,取名为五公子。 这一日下朝后,陶大人照例来听五公子说说吉利的话,寻寻开心。 陶大人往笼子前一站,五公子就像认出他一样,跳到笼子靠近他的一边。 “陶大人!陶大人!”五公子欢快地叫了两声。 陶大人肥圆的脸上露出一个笑,甚是得趣。这小东西之前都不唤他的,如今竟是认得出他来了。陶大人等着后面的话。 “陶大人,十月十六,亥时,亡。” 五公子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起来,这话一出,竟是阴森森的。 陶大人听闻,脸上的笑容突然凝固了,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相信的话一般。 “陶大人,十月十六,亥时,亡。” 五公子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陶大人清清楚楚地听到了,知道不是错觉。 他慌忙招来了看守花鸟园的下人:“今日本官去上朝的时候,有人来过吗?” 下人摇了摇头:“下人一直守着,并无人进来。” 陶大人挥手令下人退下,五公子突然又叫了一声,叫得他的心格外慌乱。 十月十六,正是三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