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 > 第十六章人肉饺子(十五)

第十六章人肉饺子(十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傍晚的时候,阿牛便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查了出来。    王秀娘,是陈家老爷陈决然的结发妻子。    两人青梅竹马,一起入的长安城,王秀娘却在陈决然与洪氏成亲两年后突然暴毙。    这件事太过巧合了。    巧合的像有妖。    姚菀不由得想到那个话本,书生为富贵,抛弃结发妻子,娶了王爷女,至此平步青云。    那时,赵阿牛说这话本和陈老爷有关,她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现在想来,已经有七八分可能了。    陈决然的老家在长安城外靠近华阴县的一个名陈家村的村子里,而王秀娘的家,则是王家村。两座村子隔着一条河,距离很近,来往也很密切。    第二日,卫谚便带着姚菀等人一起前往陈家村。    从长安城到陈家村这段路有一段还挺恐怖的。山民多信风水,入葬之时都会请风水师算上一卦,他们来的一处刚好是向阳临水,可谓风水宝地,所以那山上竟是坟堆,白日里往那过,都有些阴森森的。    陈家村是个小富足余的村子,村口两棵大榕树,枝繁叶茂,上有虫鸟栖息,生机盎然,过了拱环形的小桥,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房子,整洁有序,掩盖在一片青绿色之中,如世外桃源一般。    姚菀的眼中露出赞叹,与卫谚一起走过小桥。一路走下来遇着几个村民,对他们有些好奇,却并不排斥。    姚菀问起‘陈决然’的名字,这些村民们都并不陌生。    “陈老爷是个好人啊,若是没有他,哪有我们陈家村的今天?陈老爷不忘本,后来富贵了,也时常回来看看。陈家村路不好走,陈老爷就修了山路,陈家村时常干旱,陈老爷便挖了这沟渠,如今我们陈家村算是这方圆几十里最富裕的村子了!”    “陈老爷可是我们陈家村的贵人,如今我们陈家村村头的祠堂里还供奉着陈老爷的长生牌位呢!”    这些人的语气里对陈决然充满了感激,看来这位陈老爷确实是个大好人,不仅乐善好施,而且不忘本。    “那几位可曾知道‘王秀娘’?”姚菀问道。    这几个年轻人俱是茫然地摇了摇头。    “你们说的可是隔壁王家村的人?那你们就要去王家村问了。”    夕阳笼罩着安宁的山村,四周变得安静下来,姚菀和卫谚走在这山间的小路上。    “难道赵公子得到的消息有误?”姚菀道。陈决然与王秀娘是在陈家村成亲的,而后两人一起去了长安城做商贩,为何人人都知陈决然,却无人知道王秀娘呢?    卫谚摇了摇头:“未必,刚刚我们问话的都是几位年轻人,与陈决然不是一辈的,他们之所以知道陈决然,是因陈决然是陈家村的恩人,口口相传,而王秀娘却未必了。”    他们又问了一老人,果然如卫谚所言,那老人是知道王秀娘的。    “这种无德的恶妇,还是莫要再提了!”老人一脸厌恶道。    无德的恶妇?莫非当年的事还有什么隐情?并不是如他们所想,陈决然并非为了荣华富贵抛弃发妻,而令王秀娘抑郁而亡?    姚菀再问起,那位老人便不愿再提起了。    他们寻了一户人家用午膳。妇人慈祥,老丈则警惕地打量着他们。    姚菀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也不客气了,与卫谚一起上了桌。晚膳简单,但是对于半日奔波的两人而言,却已经是佳肴。    卫谚沉稳,气势威严,举止优雅,一看就是大官。他和姚菀就像带着丫鬟出行的大官。    老丈将唯二的两个鸡腿,一个放进了妻子的碗里,另一个则摆到了卫谚的面前。    “大人请用。”    肉香扑鼻而来,姚菀眼巴巴地看了一眼,知道没自己的份,只能暗自吞了一口口水,继续扒着自己碗里的白饭和青菜。    姚菀自幼是喜欢肉的,不过在家里的时候,她得把肉省着给阿娘和何覃吃,阿娘和何覃不吃的时候,就会被姚鉴抢走。在外查案的时候,她又舍不得吃,唯有在破了一个案子,主人家请吃饭的时候,方才可以大快朵颐。    在长安城的时候,虽有了住处,她还是省吃俭用的,现在算来,已经很多日没沾过荤腥了。    突然,一个鸡腿落在了她的碗里。姚菀眨巴眨巴眼睛,没错,是鸡腿,卫谚面前那个摆鸡腿的盘子已经空了。她深吸一口气,馋地口水都流出来了,望向卫谚,双眼亮晶晶的,像一只久旱逢甘霖的小兽。    她总是木着一张脸,难得这般模样,但是现在这模样,总透出一股可爱劲。    姚菀以最快的速度啃完了鸡腿:“多谢大人。”    姚菀觉得大理寺卿大人,其实是一个好人。    “我不吃鸡腿,又不能拂了两位老人家的好意,就只能委屈你了。”卫谚凑到她耳边低声道。    姚菀:“……”    老丈眼睛滴溜溜转着,突然靠了过来,压低声音道:“大人可是来暗访的?”    卫谚给他一个神秘的眼神。    老丈像是瞬间悟了,警惕地四处看了看,像是防止隔墙有耳一般,而后凑近了卫谚,谨慎道:“大人,暂时无人偷听,您有什么要问的都可以问我。”    姚菀:“……”    老妇人看了姚菀表情,笑着道:“老头子以前在军中做斥候的,习惯了。”    “不过是了解一些民情罢了。”卫谚道。    了解民情便了解到这几十年前的事上,有之前的铺垫,老丈的戒心完全消失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王秀娘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爹是铁匠,去世的早,她虽是女娃,却挑起了她爹的手艺,做的一手好活。能干,人又漂亮,当年啊,这十里八乡的小伙子,许多都追着那姑娘。决然家是屠夫,买刀的时候与那姑娘相识,也就成了这段孽缘。王秀娘自己来陈家村看过,执意要嫁给决然。他们成亲后,王秀娘确实是个好媳妇,将他家打理的井井有条。那时啊,大家都说决然好福气,却不曾想,人只能看到当前,是看不到当后的事的。他们一起去了长安城,开了个猪肉铺子,生意是越做越好,家里的房子也翻了几遍,却不曾想出了后来的变故。”    “后来发生了什么吗?”    “这长安城,花花绿绿的事多了,人难免会受诱惑。秀娘是个有想法的,不知怎么认识了长安城里的富家公子,便不甘心过这苦日子了。后来竟是抛下了决然,与人私奔了!”老妇人叹了一口气道。    “恩爱夫妻闹到这样的下场……后来想来,王秀娘面生狐媚,本就是个不安分的!苦了决然啊……好人也是有好报的,决然与王秀娘和离后,与新夫人成亲,安安稳稳这么多年,如今也是长安城的大户了。那妇人也因年老色衰,被人抛弃,落得孤独身死的下场,村民们都念着决然的恩情,平日里都不会说这件事,更不会提那无德的妇人的。”    姚菀不由得有些唏嘘,没想到‘攀上富家娘子,抛弃糟糠之妻’突然翻转成‘妇人不堪诱惑,抛夫与人私奔’,原来陈决然才是那悲情人物。    若是如此,那陈家小姐的死与这件旧事,多半没什么关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